第五百九十九章 火燒連營(四)(第1/2 頁)
“明之說的不錯,魏軍敗局已定,我們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大家不必都拘謹在帳中,走動走動,免得悶出病來。”諸葛亮神態輕鬆地說道。
這帥帳雖然不小,但二十多個人聚集於此,難免顯得有些擁擠。加之冬天的晚上甚是寒冷,帳簾厚重嚴實,又生起了五個火盆,因此帳中的空氣極不通暢,人在裡面呆久了確實很難受。
楊清已然覺得頭有些暈,見諸葛亮這麼說,當即如釋重負,第一個衝出帳外透起氣來。
吸了幾口新鮮空氣,那股眩暈感登時消去,楊清活動了一番手腳,正欲四處走走,忽然瞥見帳前旗杆上的漢字大旗朝西南方向擺動起來。
“丞相,起風了、起風了!”楊清跑回帳內,激動地叫道。
諸葛亮聞言大喜,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帳外,果見西北風驟起,且有俞刮俞大的趨勢。
子口關西南方的山林中數千漢軍在袁琳的帶領下埋伏於此,不遠處的谷中火光時隱時現,那裡正是魏軍的營寨。
同樣在子口關東南方向的山林裡此時也埋伏著一彪人馬,領頭之人正是王平。他們已於昨日繞開魏軍連營來到了子午谷的東側,準備和西側的袁綝部同時放火,夾擊魏軍。
冬日常起北風,因此王平和袁琳商議過後決定由北往南放火,如此方能借助北風的力量實現火燒連營的目的。
施行火攻之計的漢軍每人手執一把茅草,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各執弓弩,各帶乾糧,各藏刀槍,但見西北風起,便同時殺出,順風放火,晝夜追襲,只敗了魏軍方止。
魏軍連營數十寨,綿延數十里,漢軍兵少難以燒盡。於是王平、袁琳二人又定下計策,每間隔一座魏寨放火,儘可能地把北面的魏寨燒燃,至於南面的魏寨就聽天由命,運氣好的話,北風會相助火勢蔓延過去。
丑時將近,王平和袁綝同時發覺西北風驟然大起,各自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但見子午谷東西兩側忽然殺出近萬漢軍,他們分作十餘股從十幾裡的戰線上對魏軍營寨發起了火攻。
霎時間喊聲大震,火箭齊飛,風緊火急,樹木皆著,一條條火蛇徑往魏軍營寨襲去。
幾乎與此同時,張合領著三千多魏兵悄然抵達子口關後,他見北風大作,竟也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火攻,當即命副將邵橫引一千兵從東面小道對子口關的右翼發起突襲,他自己率領剩餘人馬進攻子口關後的漢軍大營。
六支響箭沖天而起,響徹天際,這是張合他們從子口關背後發起進攻的訊號。
曹真、劉燁聞報後欣喜若狂,當即命夏侯霸帶著養精蓄銳多日的三千生力軍對子口關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
此時駐守漢軍營寨的正是退下來休整的俞射部,他們把魏軍擋在子口關南已有十餘日,哪裡料到魏軍會突然從背後殺來,頓時就被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張合穿著兩層鎧甲,提著長刀,身先士卒,衝在最前,後面魏兵緊緊跟隨,只用了幾個呼吸就已殺到了寨牆底下。
漢軍沒有想到魏軍會從身後殺來,營寨修築的十分簡單,不僅營門前面沒有挖掘壕溝、佈置鹿角,而且寨牆並不算高,只比常人高一頭,牆體也不厚實,僅是一排樹枝做的柵欄,因此魏軍一陣刀劈斧砍,很快就破開了好幾個大洞。
張合領著魏兵從洞口魚貫而入,一邊四處點火製造混亂,一邊與趕來的數百盔甲嚴整的漢軍激鬥起來。
俞射的反應還算迅捷,第一時間就集結起一支三百人左右的隊伍,結成陣勢趕去營門支援,然而還是晚了一步,魏軍突破寨牆,已是全線湧入,他懊惱之餘,只得帶著部眾衝上去拼死抵擋。
然而這些魏兵大都是戰力強悍的武衛營戰士,驍勇善戰,精銳異常,又是魏軍名將張合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