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京營都能鬧餉?(第1/2 頁)
“那賢弟也真是見多識廣了,大明的山山水水,我也沒能走完,要是有機會,也想去看看外面的山水。”董其昌感慨道。
“讀萬里路行萬卷書,當年李杜也都曾周遊天下,董兄有此大志,想必遊歷過後,書畫功夫定能更上一層樓。”張曉說道。
“也是想想罷了,如今只是宦遊人,哪裡得自專。這畫畫山水,也是聊以寄託罷了。對了,如今賢弟你寫完了那本《人間五十年》,如今在寫何書?”董其昌問道。
“在寫帖木兒國的歷史,寫了部分了,董兄要不一觀?我現在就可以把稿子拿出來。”張曉回答道。
“那自然是我的榮幸。”董其昌答應道。
兩人又是暢聊了一會兒,待客人走了以後,張曉把《海權論》的框架拿出來,重新列了一個奏章的框架,主要談中國水師的發展歷程,水師特別是遠洋海軍對於當下明朝的重要性,水師艦船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對日本作戰上水師的作用等等。
寫好奏章之後,已經是深夜。第二日,張曉攜帶著自己討論海軍發展的奏章匆匆往翰林院而去,想找人斧正這份奏章。不過在上班的路上,張曉看到了好些人聚集在了長安門。
張曉一開始還以為是老百姓來鬧事,可是想想不對,這可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哪個老百姓會這麼勇、這麼無聊來長安門前面瞎逛,這裡可是諸多核心衙門的所在地,皇宮也就在邊上不遠。
張曉再走近一看,好傢伙,都是京營的軍官聚成一團在鬧事。
“石尚書!快出來!奸臣,怎敢裁撤軍資,你是不是瓦剌派來的奸細!”
“陛下,我們京營乃是國家柱石,不能就這麼亂了啊。”
“陛下,我孫家那是代代為朝廷立過功,我祖爺爺可是在土木堡為大明捐過軀。”
雖然叫嚷嚷的就是幾個人,而且還不是連續叫喚,可是更多的軍官是沉默的,在張曉看來,這些沉默的軍官看起來更為可怕。
真的是好傢伙,張曉在原時空最多見過討要薪水和討要工程款的堵門口,哪裡見過這場面,剛想裝著沒看見,沒想到鬧事軍官團裡突然有人喊起了自己。
“張大人,是你嗎?”
“張大人,還真是張大人!”
兩名軍官從聚集的人群中跑了出來,向著張曉打招呼道。
“兩位是?”張曉只好停了下來向他們打起了招呼。
“我乃是許文,任千戶一職。這位是薛強,任指揮使一職。”在前面打招呼的軍官介紹起了自己和同伴。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一開始沒有認出你們。對了你們不在軍營值差,如何在此……”張曉想問又有點不敢接著說話,畢竟眼下這一群軍官聚集起來到底想幹啥,自己是真的沒底。
“誒,一言難盡,這已是年底,京城天氣漸冷,可是兵部剛剛下了令,說今年花錢超支了,要把我們的餉銀拖著發,年底的獎賞也都沒了。這不是弟兄們不服,要跟石尚書要個說法,也要跟聖上訴訴苦衷。”許文一臉憤慨地說道。
“那石星當戶部尚書之時,就說要給國家開源節流,開源沒開源不知道,倒是把兄弟們的流給截了。如今才剛當了兵部尚書,就要把兄弟們的流直接給斷了。本來軍營的餉銀都發不足,還經常欠著,如今這還要裁減,名聲都是他們這幫文臣的。他們這些閣老大臣可是有這冰敬炭敬,可是我們這幫老丘八就活該受冷受熱受餓受渴。張大人,你說說,哪裡有這個道理。”旁邊的薛強薛指揮使也嚷嚷道。
“諸位,你們的訴求我可以理解。不過我張曉人微言輕,說不上什麼話,只是諸位在這裡聚眾,陛下臉上也不好看啊。”張曉憋了半天,才吐了這麼一句。沒辦法,這種場景,可不是耍嘴皮子的時候。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