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雙親(第1/1 頁)
一覺醒來,天色已經晚了,耳邊傳來各處呼喊,那是村裡的女人叫瘋玩的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看來這一覺睡得挺沉,已經到吃晚飯的時候了。
“阿月,你去看看瑜哥兒醒了沒?”梁瑜聽見外面院子裡傳來父親梁際遠的聲音。翻身坐起來,從視窗望出去。
果然,父親如記憶中一般在院子裡倒騰那些農具。他穿著褐色短褐,頭上卻戴著青色的方正巾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這種巾帽深受盛朝文人喜愛。時稱“高士巾”。
文人平時喜愛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寬博的衣衫,以為高雅,盛人稱為“高裝巾子”。
盛朝歷經兩百年榮華。自聖清帝踐祚以來,多年清平。
戰事不起,自然,朝廷對文人多有偏重。文人學子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
至於民間,則對文人學子更為推崇。
除了對讀書人先天的尊重,民間還流傳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俗語。
可見,讀書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故這種文人巾帽亦有“逍遙巾”的說法,意為“自在逍遙”。
至於梁父,梁瑜才想起父親也是有功名的人,雖然只是童生,但在這世善村也足夠過活了。
梁父雖然戴著“逍遙巾”,但明顯此刻並不逍遙。抬眼望去,只見父親在試圖修整那些農具,姿勢笨拙,明顯不太熟練。
梁瑜不由想起半年前父親在安縣頭戴巾帽,身穿寬袖衣袍,意氣風發的模樣。
雖然是商人,但是從商前父親卻已經有了童生功名,雖不知何故父親沒有再考,但多年浸染,加之平時喜愛看些雜記,所以多了幾分儒雅,梁際遠也能被稱得上一聲“儒商”。
梁際遠之前在安城也是一個頂有名的人物。
他一手打下了梁家基業,佔據了安城半壁經濟江山。他的手除了撥弄算盤,閒暇之餘翻看翻看書籍,從不碰這些俗務,現在卻在鄉野擺弄這些從未碰過的農具。
又想起前世聽到的訊息,都是因為自己,梁家才步步破敗,鼻子不由一酸,走下床跑出去。
開啟門,卻撞進了孃親舒氏的懷裡。“正要來看你,瑜哥兒就出來了,可不正好,今晚做了瑜哥兒喜歡的粉蒸丸子,瑜哥兒來”舒氏接住梁瑜,摸了摸小兒子的圓腦袋,笑著說。
“孃親”梁瑜抽了抽鼻子,抬著紅通通的眼睛,忍不住喚了聲。
“瑜哥兒怎麼了?是不是頭又痛了?”舒氏立馬把手伸出來,探著梁瑜額頭溫度,又馬上去喊梁父“遠哥,快去……”
“娘,我沒事。我的頭早就不痛了,我只是太感動了,孃親真好。真好!”梁瑜拉住舒氏,不好意思地說。
“哎呀,孃的瑜哥兒長大了。快出來,去洗漱洗漱,等你阿兄回來,咱們就開飯。”舒氏樂了。
梁父也在院子裡停下了往外的腳步,欣慰地笑了。
真好。
現在這樣真好。
爹孃都還在,他們還是開心的,還沒經歷過後來的傷痛,梁家也還在。
我一定要守護好這樣的笑容,守護好梁家,絕不讓前世的悲劇重演。梁瑜心想。
“瑜哥兒,愣著幹嘛,快來洗漱啊。”舒氏看著傻笑的兒子。
“好嘞,娘,就來。”梁瑜收回思緒,跑了過去。
至於現在,先讓我再做一天的孩子吧。
至於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