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2/2 頁)
無恙。」受身體所限,子受說話很費勁兒,必須說很短的話才能吐詞清楚並且抑揚頓挫,像韓非這樣的人才,若非他是個口吃,必然會更加驚才絕艷。
李斯看起來倒是頗為關心他:「師弟口疾之症依舊未有治癒之法?」
子受點了點頭,反正他有口疾,不說話也沒關係。
秦始皇聽到後,關切開口:「先生此前都在韓國,既然韓國尋不到名醫,不如讓我秦國醫者瞧瞧,說不定會有治癒之法?」
子受也不推辭,拱手道:「有勞。」
「話說回來,想不到二位先生還是師兄弟?」
李斯笑了笑:「不過都曾是荀老門下。」
雖然如此,李斯和韓非卻並沒有因同門之誼而關係很好。
許是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更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李斯卻是個很現實的機會主義者,當初他到秦國以後,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秦國的小官,有接近秦王的機會。李斯曾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云云,後來就受到始皇帝的重視。
子受看他們下棋,聽他們談論治國之道,偶爾插一些話,一下午的時光就打發了。李斯對他不冷不淡,他對李斯也同樣,兩人都是因為始皇帝才聚在一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