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老君山(第1/3 頁)
“兒砸,這份安全責任書,我和你媽沒有任何意見,這條路也是你選的,去不去都由你,無論你選什麼,我和你媽都支援你。”李正堂神色難得的鄭重。
宋鳳寧也沒有任何意見,含笑注視著自己的兒子。
父母只是引路人,以後的路怎麼走,自然要孩子自己決定。
“哦,那我簽了。”李懷素說道,反正他有玉衡在手,所謂的福地對他而言意義並不大。
兩日之後。
校車緩緩駛進校園,在無數人豔羨的目光下,修道班的同學依次而入。
風過樹梢,梧桐樹依舊生得枝繁葉茂,陽光透過樹枝間的縫隙,投下點點光斑。
一輛輛校車駛出城外,帶起的風夾雜著歡聲笑語,似乎通往明媚的陽光大道。
車輛緩緩而行,很快鑽入蜿蜒的山路,這一刻,司機宛如秋名山車神,踩剎車更是不存在,不少同學頭暈目眩,差點當場去世。
上了高速公路,路段總算平整起來,程爽苦笑道:“城裡面雖然靈氣純淨,但這路終究崎嶇了些。”
“呵呵,咱們印江窮嘛,要致富先修路可不是說說。”李懷素笑了笑,似乎不經意間道了句,“這老君山我倒是沒去過,那福地長啥樣?”
程爽說道:“老君山福地出現的時間不長,就在兩週以前,據說剛出現時,天象大變,烏雲蔽日,還出現幾頭金丹大妖,肅清耗費不小的人力物力。”
只是幾頭金丹大妖?別看這群妖怪境界似乎很高,實際上粗製濫造,自己就算只有武道金丹修為,也可翻手鎮壓。
可是為何自己心中隱隱有一股不安纏繞?
修仙者冥冥中的感應,絕對不容小覷,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命運!
思索無果,李懷素不做他想。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老君山。
一片雲遮霧繞,仙氣繚繞,山中樹木蒼翠,異鳥啼鳴,一棵老樹遮天蔽日,枝椏茂密,粗壯如虯龍,延展四方,無比壯觀。
“東周時期,因“守藏室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唐太宗賜名為“老君山”,沿襲至當代。老君山因太上老君李耳在此歸隱修煉而得名,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道教文化歷史。
老子寫成《道德經》後,就告別函谷關的關令尹喜,騎著青牛而去,《史記》記載:“莫知其所終”。據文字記載,老子歸隱於洛陽景室山,即老君山。”程爽宛如一本百科全書,給李懷素普及知識。
車輛破開雲霧,從山下的小路駛入,異變之後老君山風景亦是大變,一草一木,像是原始之森。
遠處,一輪大日橫空,輪下絲絲紫色霞光繚繞,被李懷素納入丹田,感覺靈力又漲了一分。
程爽從修煉中醒來,兩人對視,盡在不言中。
再看車裡同學,大多是沉沉入睡,只有寥寥幾人趁著清晨第一縷靈氣純淨,抓緊修煉。
同行的老師見此一幕,並未多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從這些細節拉開。
遠方,清靈之氣遠遠傳遞而來,靈氣如同汪洋起伏湧動,浩瀚無比。
李懷素從修煉中驚醒,這裡的靈氣濃稠度超乎他的想象,似乎靜坐在此,靈氣自動吐息間,修為就在隱隱提升。
“茅山福地,也有這樣的靈氣濃度嗎?”李懷素不禁問道。
程爽對這一幕也摸不著頭腦,訥訥道:“應該……沒有吧?”
就在這個時刻,前方景物一陣扭曲變化,進入一片黑暗之地,一座黑暗的墓碑呈現在眼前,極為高大,聳入雲霄,壓的人透不過氣。
在這一刻,什麼都不復存在了,天地之間之剩下這道墓碑,連日月星辰都失去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