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2/2 頁)
守舊士紳進言:&ldo;電線之設,深入地底,橫衝直貫,四通八達,地脈既絕,風侵水灌&rdo;,求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架設銅線,如此不顧祖宗之丘墓之舉,又怎能希望他們尊崇君親上呢?面對以忠孝為護符的迷信論調,奕訢也無辦法,閩浙設電報事因此久拖不辦。與此同時,發生了另一件更令奕訢棘手的事情。
英國早就覬覦中國西南,並著手組織探險隊先行探測西南的地理資源。同治十三年(1874年),當英國第二次組織探險隊進入雲南邊境時,與邊民發生衝突。英國翻譯馬嘉裡和隨行5名中國人被殺,這就是&ldo;馬嘉裡事件&rdo;。事件發生之後,英國公使立即向總理衙門遞送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交涉條件。奕訢與來京祭奠同治帝的李鴻章會商,認為需要透過處理馬嘉裡案調整中外關係和中央地方關係的策略。他認為處理中外關係,已經不能再按傳統的觀念行事,西方的國際關係準則不是不可接受的。在中央和地方關係方面,他認為當時只有總理衙門比較熟悉國際形勢,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他各部衙門及地方則與總理衙門嚴重脫節,地方官吏大多厭惡與外國人打交道,甚至無視中央外交政策,抵制既成條約,給外國侵略製造了口實。區域性衝突足以影響大局。奕訢於是作出努力,並在赫德的斡旋下,光緒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76年9月11日),李鴻章赴煙臺與英人談判,簽署《煙臺條約》,滿足了英人的一些要求,但堅決拒絕了英方關於懲辦雲南官吏的要求。至此,馬嘉裡案才告一段落。
第二十章 慈安之死(2)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