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絕望的吶喊!臣非愚忠!(第2/2 頁)
在詔書的背後接著寫啊!
孫正立刻將卷軸翻了個面。
卷軸的背後,還真有字跡。
不過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了,只能依稀的看到上面的話語。
“臣非愚忠,臣若反,孰不可反?”
“陛下執意議和,臣亦願以區區性命,換大宋百姓平安!”
“開封!開封!開封!”
背面的話語很凌亂,字跡很潦草,顯然不是要寄出去的書信。
“這應該是岳飛自言自語寫下的話語。”
孫正嘆道。
臣若反,孰不可反?
這樣的話語,岳飛肯定是想要對皇帝說的,但又絕對不可能讓皇帝看到。
即使表達的是不反之心,可放在皇帝眼中,就是有反心的證據。
試想一個忠良之將,有苦難言,有話難說,只能獨自呆在房間,將心裡話胡亂的寫在詔書背後。
這場景,未免也太過淒涼。
不過,這些自言自語的價值,不止於此。
“或許,嶽將軍在接到十二道金牌之時,便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死期……”
孫正閉上了雙眼。
難以想象岳飛當年頂著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想必,岳飛在寫這些話的時候,麾下的將士應該就站在,甚至是跪在營帳外,請求岳飛不要班師回朝!
趙構的議和之心已定。
宋朝想要與金朝交好。
可岳飛又是朝內堅定的主戰派。
議和之後,岳飛的命運可想而知。
就算不死,也註定流放,不可能在朝為官了。
這些結論,現在的人推斷得出來,當年的岳飛,又怎麼可能想不到?
岳家軍的將士,怎麼可能想不到?
“明知是死,為什麼嶽將軍還要回去呢?”
憶興很是不解,亦或者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難理解這樣的決定。
“如果是你,你想怎麼做?”
孫正反問道。
“當然是打下開封啊!打下開封之後,就算死了,也瞑目了!”
憶興答道。
孫正微微一笑,彷彿對憶興的答案早有預料:“我們且不說,當時岳家軍孤立無援,有沒有擊退金兵,收復開封的可能。”
“就算真的將開封收復,可岳飛不尊皇命,謀反之罪將直接坐實,再無昭雪之日。”
“古人對忠義看得很重,更何況是以忠義作為人生信條的岳飛。”
“臣若反,孰不可反!正如他自己所說,他要是反了,天下必將大亂,兄弟部隊自相殘殺!”
“朝廷奸臣得意,金人得利,天下百姓受苦,只會引起更大的動亂,更大的浩劫!”
“在他的眼裡,國家安危,大於個人的生死!”
“他想要收復河山不假,但他更不願見到民不聊生,天下分崩離析!”
“所以,他必須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鮮血,寫下忠字的最後一筆!”
“臣非愚忠!他忠於的不是趙構,而是大宋王朝,是天下百姓,他的胸襟,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遼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