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死效忠,不辜負國王恩情一大堆廢話。國王轉身吩咐內侍大臣準備召開庫亞大會。庫亞大會是東斯國商議重大政事、對外征戰、族群遷移等事務規格最高,人數最多的盛會。不同部落不同派別都將前來赴會。
半月後,東斯國所有*、大臣、王子王孫最偏遠行省總督,各部落族長,屬國使者齊聚王宮。國王普度提辛宣佈向達斯巴國宣戰。開戰理由是達斯巴國暗中策劃及地埃宮廷政變。並對迪加真神不敬。東斯國與達斯巴國和平了近十年,兩國在邊境保持著退讓,儘量不挑起爭鬥。雖民間早有傳聞,國王要出兵征討達斯巴國。並未引起太多重視。人們相信國王年齡大了,人老了就不會爭強好勝。但偏偏今天國王親口說出,字字墜地。王宮之中頓時喧譁,如同集市吵嚷起來。
有人相信國王會給他們帶回大量金錢。有人恐慌擔憂,*鴿派立馬拉開陣線,貴族和元勳們贊成出兵,戰爭取勝能分得更多戰利品,即便戰敗也無多大損失。行政官員們則不支援發動戰爭,打仗具體事務徵兵、籌款、籌糧、安撫、保障、供應,件件需要操持,而且這些事吃力不討好。鴿派代表是宰相,這位老元勳協助陛下締造了當今強盛的東斯國。國王迷信武力而且自大。他更加明智和清醒。第一個勸阻國王說道:“陛下,兵兇戰危還請慎重。我認為不宜出兵有三方面,一是勞師遠征後勤難以供應。二是東斯國與達斯巴國和平日久,貿然毀約。將戰無寧日。三是財力不足,後方不穩。東厥人、薩拉森人才是心腹後患。";。宰相說完引來一片附和之聲。
從來就不缺攀附權貴者,他們所想不是國家利益,而是自己的前程仕途。內侍大臣就跳出來說道:“宰相大人認為有三不可戰。我認為向達斯巴人開戰有三利。達斯巴國境內奴隸起義不斷,必然虛弱。利於我軍速戰。只要能令達斯巴人臣服,西線商路開通,貿易往來暢通無阻。達斯巴國戰敗,天下諸國無不爭著結交我國。東厥人、薩拉森人也會遠遁。”自持聰明的內侍大臣說完後環顧四周,當然也是一片附和之詞。
內侍大臣只是一個王宮閹臣,在亞庫大會根本無權發言。竟公然駁斥帝國宰相,財務大臣站出來對內侍大臣吼道:“你有何資格說話。你把兩國戰事當成兒戲。”財務大臣一時嘴快,話出口才意識犯了重大錯誤,很是後悔。國王提出向達斯巴國開戰,他罵內侍把戰爭當成兒戲,豈不是將國王也圈進裡面。
國王一直冷眼旁觀,他事先沒有向任何一位大臣或王公透露心事。一方面喜歡看慌亂的臣子面部會出現什麼表情。另一方面想要看自己駕御臣民的能力。國王並不在乎對錯,只關心誰會和他一條心,有多少臣民支援。心中越發對宰相不滿,認為是宰相煽動群臣反對戰爭。必須震懾群臣殺機頓起。伸出手指著財務大臣說道:“你是對我英明決定有所質疑嗎。”財務大臣聽出國王話中隱含殺機,連忙跪叩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是臣口誤。";
普度提辛震怒道:“口誤,你已經忘記了真主教誨,忘記了如何抗爭。你如果還是東斯教信徒,就應該拿起利劍去與達斯巴人作戰。”財務大臣臉色羞愧,趴在地上不敢做聲。國王怒視群臣教訓道:“半月前我想向真主禱告,得到了神喻。向達斯巴人開戰是神的旨意,誰要是反對,誰就是東斯國敵人。”國王一表態,再無任何反對聲音。
出兵意見達成一致。誰當統帥又成為眾人爭論焦點。內侍大臣表示自己願意當統帥去為國王分憂。貴族集團不願意放棄這份美差,推選出一個日隆爵士來競爭。行政官員們不甘落後,心想由自己派別選出的人來擔當統帥,往後具體事務上總會多照應相互體諒。他們推選軍方代表,宰相大人的兒子,大馬士總督卡塔布。
國王把三個統帥競爭者叫到跟前,三人跪拜在國王面前。國王詢問道:“你們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