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願意(第2/3 頁)
道這座電臺的能量沒有向外輻射,對吧?”趙博文也坐下來,“頻譜儀探測不到它對外輻射的電磁波,那些能量到哪兒去了呢?電臺內部的晶振產生的高頻振動到哪兒去了呢?”
“我們不清楚超時空通聯的機制,這東西背後肯定有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誘因,因為我們捕捉不到14255hz上電臺對外輻射的電磁波,所以不太可能是無線電波發射出去之後再穿越時空,更大的可能,是它在電臺內部時就被傳送到了2040年。”趙博文接著說,“只是我們當時無法確定它是在哪個環節穿越時空的,可能是在晶振這一步,可能是在功放這一步,也可能是在內部饋線中穿越到了二十年後。”
“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知道了。”趙博文說。
“訊號是在哪兒穿越時空的?”
“就在源頭,i725電臺的晶振。”趙博文說,“那天我們把拐兩五電臺帶回去,第一時間送到了南京理工大學,我們借用了南理的電磁波暗室,你在網上見過那種暗室吧?四面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佈滿方形的稜錐,經常有戰鬥機什麼的擺在這種房間裡測電磁元件效能,電磁波暗室的外殼是密閉鋼結構,內壁鋪滿吸波材料,主要是聚氨酯海綿,這種暗室能最大程度地遮蔽和阻斷室外的電磁干擾,保證一個乾淨的電磁環境,我們把電臺擺在裡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試,對電臺內部各元件的電平進行了精確測量,以確認訊號在哪個位置被截斷,最後發現它就沒離開過晶振,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電臺超時空通聯的機制就有了一個初步推斷。”
“共振?”
“答對了。”趙博文點頭,“超時空的共振,你的電臺內部晶振在振動時直接帶動對方電臺的晶振,以此來瞬時傳遞資訊,照這麼看,你們這兩座電臺之間傳遞資訊的速度超過了光速,可是資訊傳遞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那麼我有理由懷疑,你和她手裡的i725,其實是同一臺——因為是同一座電臺,所以在它本身看來它只是在自說自話,不存在資訊傳遞,也就不違背現有的物理規律。”
“超時空通聯都發生了,資訊傳遞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這條規律還重要嗎?”白楊問。
“不重要。”趙博文說,“但我總得找個依據吧?”
“好吧。”
“如果說你們倆使用的電臺是同一座,那你們住在同一個地方就是合理推演。”趙博文說,“不過以上都是推測,實驗結果才是證明我想法的有力證據——我們做了大量實驗,最後得到一個很糟糕的結果。”
“什麼結果?”
“這座電臺,只要離開你的臥室,就無法再聯絡上bg4sr。”趙博文回答,“無論如何都無法再現你們的超時空通聯,我們把它放在各種地方進行測試,南京市內、南京市外、地下、空中,甚至把它拉到兩萬米以上的高空,給它接上超大增益的天線,都統統行不通。”
“照這麼說……你們有半個月沒聯絡上她了?”白楊瞪大眼睛。
趙博文有點無奈地點頭。
“我們組建了一個專家組,把能請到的人都請到了,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大量調查,說實話拐兩五這東西沒有太多東西可研究,它太簡單了,我們把它翻過來覆過去地查,也查不出什麼東西來。”趙博文接著說,“最後我們達成一致意見,從i725電臺入手調查二十年後的末日成因是行不通的,它不是個好的切入點,所以我們就儘快把它送了回來,送到了這裡。”
白楊沉默片刻,抬起頭問:“那接下來呢?接下來你們打算怎麼辦?”
“這個看你的意見。”趙博文說,“取決於你,楊楊,我們有好幾個計劃,但我們一致認為最佳的人選始終是你,因為你和bg4sr最熟悉,你們之間的情感聯絡最穩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