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應天兵工廠(第1/2 頁)
見矛頭被指到自己身上,謝萬誠嘿嘿一笑,從口袋中拿出了一張對摺好的紙。
“趕明兒就走,這是因事離營休假的單子,車票也買好了。”
好傢伙,早有準備啊。
周長風有些無語,“你倒是準備得很妥當……我們是去不了了,你自個回去歡歡喜喜成婚吧。”
說著,他回屋子搗鼓了一下,出來時拿著一個紅包遞了過去。
笑呵呵的謝萬誠接過後捏了捏,“營長給的份子錢一摸就知道比別人給的多。”
“走走走走,去收拾你的行李去,如果有急事會電報聯絡的。”
“是。”
一營不是獨立單位,作為混三旅的一部分,陣亡將士的下葬儀式自然得等大部隊返回之後一起,這方面不能特立獨行。
算上失蹤者,初次上陣就沒了一百八十多號人,負傷者之中也有相當一批人落下終身殘疾,他們的家人會是如何?
即使一場戰爭是正義且合理的,可依舊免不了殘酷的現實。
指揮官所揹負的責任和心理負擔不可謂不小,許多時候幾乎等同於在指派士兵去送死。
想要成為合格指揮官並非易事,想要做到優良那就更加困難。慈不掌兵說起來容易,可設身處地的時候想做到真正的冷酷無情卻又極難。
對此,周長風只希望自己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第二天一早,當收到當日的晨報後,他無奈地發現前兩天記者會的熱度還沒過去,有關他在臺上犀利駁斥的事情至今還在被人們津津樂道。
和人一樣,報社也是存在自己的立場的,偏左的、偏右的,亦或是中立的。
就邊境戰爭之事,那天的記者會儼然把看法矛盾推上了頂峰,幾家報社都在互相抨擊,刊載著支援己見的社論。
“嘖嘖嘖,文人的筆桿子也是夠狠啊。”
看到《帝國紀聞報》的一篇社論在極盡刁鑽毒辣之辭來抨擊《江南民報》,周長風不禁咋舌。
前者偏右、後者中左,它們相互攻擊打口水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看他們互噴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如同後世吃瓜群眾看幾撥人互撕一樣。
在欣賞完了這出大戲之後,心滿意足的周長風取出了檔案封,離開房間後便招呼小李去開車了。
在對之前繪製的幾種空心裝藥彈藥反覆精修後,他還是決定直接把設計交到兵工廠去。
先弄出成果,一目瞭然嘛。
如果先遞交給軍器局,那等於就要完完整整走一波流程,收錄-審閱合不合理-研討是否採納試製-下發命令至兵工廠-組織試製和測驗-彙報成果。
這雖然最正規,可是完整流程走下來恐怕沒個小半年是完不成的。
周長風自然想早點見到成果,於是就選擇了不正規的做法。
歷史上,“巴祖卡”火箭筒的設計者斯金奈也是如此。他奉命參與一個“評定火箭是否有作為新型武器的價值”的專案,但是缺乏資金支援,雖然困難重重,不過斯金奈與他的助手仍然完成了早期火箭筒的設計。
正當他苦惱於沒有合適的戰鬥部來擊穿裝甲時,空心裝藥技術流入了美國,這無疑能和火箭彈完美契合。然而當時無人重視這樣新武器,斯金奈的設計面臨胎死腹中的可能性。
最後在阿伯丁試驗場組織的一次反坦克槍榴彈的試驗中,斯金奈發現有許多高階軍官受邀參觀,於是他自作主張,取來了試製的早期火箭筒,對當作演示靶的坦克連續發射,一下子就吸引了將軍們的興趣。
將軍們也都爭相來試射,由此,在一幫子高階軍官的支援下,火箭筒得以免去了官僚主義的拖沓和繁文瑣節的干擾,很快進行了修改與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