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3 頁)
另一方面,墨子本人是工匠和學者的結合。墨子本人親自參加各種手工業生產活動,是技術熟練的工匠,所以對各種手工業技術當然十分關心。墨子又是博學的學者,讀書甚勤,&ldo;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rdo;, 認為讀書之事絕不敢廢棄。由此可以知道,墨子對手工業技術的經驗彙編《考工記》,只要看到,當然會愛不釋手,詳加研讀。
墨子的活動範圍相當大,據《貴義》、《公輸》、《魯問》等篇記載,墨子和他的學生足涉魯、宋、衛、楚等國,遊說各國君主。墨子大範圍活動的特點,使墨子接觸到《考工記》的機會就相當多了。
從內容上看,《墨子》書中的一些說法和《考工記》的說法均較為一致,這也可說明墨子的一些思想和《考工記》的淵源關係。《考工記》和墨子關於五行和五方、五色相配的說法是一樣的。《尚書。洪範》中的五行還沒有和五方、五色相匹配。比《考工記》和《墨子》成書年代較早或差不多的經、書,如《周易》、《詩經》、《老子》、《論語》等都未提五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鄭子大叔與晉趙簡子的問題語,曾雲:&ldo;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rdo;,已有五行配五色的思想萌芽,但未作具體規定。《考工記》對此作了明確的說明:&ldo;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墨,天謂之玄,地謂之黃。&rdo;《貴義》篇也作了類似的表述:&ldo;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墨龍於北方。&rdo; 可見兩者都是將東方與青色(木),南方與赤色(火),西方與白色(金),北方與墨色(水)相匹配。《考工記》有&ldo;染羽,三入為綞,五入為緅&rdo;的記載。《墨子。所染》篇也有類似記載,&ldo;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rdo;這類吻合,可看作是墨子與《考工記》有淵源關係的一個判據。
《墨經》中有一些思想是《考工記》中一些觀點直接發展的結果。《墨經》首先用&ldo;故&rdo;這個概念來表示自然界存在的普遍因果關係。普遍的因果觀念是墨子科學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徵,表明了墨子對自然現象和自然事物存在方式的基本看法。《墨經》四篇共出現&ldo;故&rdo;字25個,其中訓&ldo;是以&rdo;的有16個,訓原因的有9 個。&ldo;故&rdo;作為表示因果聯絡的基本概念,以定義的形式列於《墨經》第1 條。《考工記》全書&ldo;故&rdo;字共33個,其中訓&ldo;是以&rdo;的有30個,訓&ldo;原因&rdo;的有3 個。如將《考工記》和《墨經》四篇應用&ldo;故&rdo;字來表達因果思想方面作一比較分析,可以看到,墨子用&ldo;故&rdo;字來表達因果觀念(一是直接用來表示原因,一是以其文法上的邏輯功能,承前文的原因推言其結果,&ldo;故&rdo;訓為&ldo;是以&rdo;。)和《考工記》中&ldo;故&rdo;字的應用有直接的淵源關係,在&ldo;故&rdo;字的應用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墨經》進一步用定義形式確定&ldo;故&rdo;這一概念,是將因果思想用理論形態表達出來,這是對《考工記》的經驗認識加以理論總結的結果。
《墨經》在理論陳述,揭示因果聯絡時,創造了&ldo;說&rdo;這個專門術語,&ldo;說,所以明也&rdo;。 《經下》除一條經文外都有說在某某的表達形式,這在先秦諸子中是罕見的。墨子的&ldo;說在某某&rdo;的表達形式和《考工記》有直接的聯絡。《考工記。鳧氏》篇說:&ldo;厚薄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