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東南吳越是絕對臣服於大周的,這是聰明之舉。一則大周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再則在地形分佈上兩國是將南唐夾在中間,一有爭端便遙相呼應夾擊南唐。而事實上南唐近幾年與大周、吳越之間的一些零星衝突就是吃的這個虧,次次腹背受敵難以招架。
南漢雖然與南唐並無衝突,但也不交好。但由於南唐滅閩伐楚,讓南漢對南唐也懷有了一種戒心。
馮延巳的策略應該是不錯的,他想先從經濟的角度上提高南唐在各國中的地位。這樣就可以拉攏南漢,分離吳越與大周的關係。因為這兩國都是臨海無路,糧米、魚肉雖豐,但礦產卻少,特別是銅鐵。而銅鐵的購運都是要經過南唐境內的,南唐先將稅率提高,增加兩國在這方面的支出。然後在合適時將運往這兩國的有關物資稅率再降低,便會贏得兩國的信任和依賴,這相當於是一個無本起利的生意。
李璟本身就是個缺少主張的人,在眼前的利益和遠景的利好面前更是喪失了該有的判斷力。他立刻下詔書,讓戶部對過境及出境物資整體提稅。戶部擬文發全國各進出關隘,按提高後的稅率徵收貨物的出境和過境稅金。
韓熙載那天正好因要務缺朝,回到戶部看到擬文後才知道元宗的決定。他立刻趕往皇宮,求見元宗,陳述利害。但此時的元宗怎麼可能聽得進韓熙載的話,再怎麼說顧子敬都已經將大把的銀子堆在他面前了。而韓熙載只能用一大堆天南地北、古今未來的虛空理由要他不要這銀子,這樣的傻事他怎麼可能願意去做?
應行止
不過韓熙載所說多種理由中有一個還是讓李璟這傻子感到些威懾和懼意。現在的天下大勢雖然是各國割據,大周卻始終為正脈宗主。南唐提稅,受影響的大周雖然可以同樣透過提稅彌補損失,但這樣會讓他失信於鄰國和下轄地域,所以估計周世宗不會輕易用此策略。另外,如果幾個鄰國都將各種損失轉嫁給蜀國,那麼蜀國為減少自己的損失,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趁周世宗伐北而出兵攻大周。因為蜀國北邊有秦、鳳、成、階四州作為自己立足運兵的基礎,由此途徑可直接侵及大周關中腹地。而攻周的最大利益點是可以獲得大量牲口馬匹、飼養牧場,另外,還有銅石、鐵石、火炭等物資。如若心存一統天下之志,那麼這些東西肯定是多多益善。類似的戰爭在三國和前蜀都發生過,雖然起因並非是因為稅收,但所圖謀的利益及下一步的目的卻是一樣的。而大周的北方有遼國和北漢虎視眈眈,如果與西蜀發生拉鋸式的戰爭勢必會對它極為不利。所以大周為了避免出現那樣一種不利狀況,他們最正確的策略是搶在蜀國出兵之前聯合吳越攻打南唐。這樣一個戰局形勢對他有利,兩邊夾攻可讓南唐應接不暇。軍隊也師出有名,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地說是為了其他國家減少經濟負擔,為天下黎民能過上寬裕的日子,才出兵迫使南唐將提高的稅率降下來。那樣的話,西蜀不但不會趁機攻周,反會感激大周。
為了這個理由,元宗急招宰相馮延巳進宮,向他詢問對可能出現此局面的看法。
馮延巳進了宮裡,除了元宗和韓熙載外,太子李弘冀和齊王李景遂也在這裡。
這是兩個和南唐絕對息息相關的人,因為他們都有可能繼任南唐皇位。元宗雖然立了李弘冀為太子,卻又很奇怪地詔告天下,將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定為皇位繼承人。所以現在遇到有關南唐興衰的大事,這兩個人無論如何都是要參與其中的。
但李弘冀和李景遂的立場從來就不曾一致過,這次也一樣,不過很慶幸的是沒有完全對立。李景遂的性格像他哥哥元宗,同樣的沒主見。既然元宗已經決定提稅,他肯定是一百個贊成。而李弘冀平時雖然是個性格豪邁,勇於大刀闊斧改變現狀之人,但這次不知為何非常保守,對提稅決策含糊其辭、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