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第1/2 頁)
198【母背上的搖籃】
我第一次揹著娃去北方婆家探望的時候,發現回頭率頗高,那是我頭一回知道北方女人是不背孩子的。至今還存在疑問:如果一直抱著孩子的話,家務活不是幹不了了嗎?
其實西南五省都有背孩子的習俗,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有些省份是用揹簍,有些省份是用揹帶。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揹帶,那都是藝術品。
西南多山區,帶著孩子行路,不背在背上,就沒法翻山越嶺。這邊有些少數民族也是女性為主,不落夫家,女人承擔了大部分的農活和家務活。在田間地頭村裡,隨時能看到揹著孩子乾重活的女性,甚至還有一邊揹著孩子一邊挑著重擔的母親。被媽媽背過的孩子,都忘不了那種溫暖和安全感。
我們這邊孩子滿月有“外婆送揹帶”的風俗,不管是男女寶寶,外婆都會把所有的祝福傾盡自己的女工,濃縮到這條揹帶裡。所以孩子的揹帶刺繡極其繁複,資訊量非常大。
我認識一個本地老收藏家,專門收藏西南地區孩子的揹帶,目前已經收集了幾百條,正準備籌集一個私人博物館。他說看到了孩子的揹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199【貓開會】
我老家縣城自建房那片地方,一直到我初中時候都沒怎麼開發,儘管在那裡建房的人日漸多起來,但依然是一片散佈著零星墳塋的松樹林。我從學校回家,就要穿過那片松樹林。
初三時候學習緊張,老師允許住校的學生晚自習延長一個小時,上到十點,我便跟他們一起在教室學習到十點才回家。
走夜路我是不怕的,因為那個時候往往都困得邊走路邊打瞌睡了。可是有一天晚上,走在路上真是睡意全無,因為沿途多了許多五顏六色花色各異的野貓。剛開始看到別人停放在門口的腳踏車、摩托車座上蹲著幾隻,還覺得頗有趣,可是走進松樹林後,前後左右都有綠瑩瑩的眼睛,腳邊還時不時躥過一隻,也不怕人,這就有點詭異了。仔細看了看,數量不少於二十隻,大多數貓都是蹲在松樹下,也沒有人倒剩飯的痕跡,不知道這些貓聚在這裡幹什麼。而且以前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的野貓,也根本不知道這個數量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回到家,我跟外婆說外面貓在開會,外婆不是很信。
過了幾天,同一排自建房隔幾家的老爺子去世了,半夜走的,據說無病無痛,走得十分安詳。
200【紅白】
我從來分不清鄉下傳來的嗩吶聲是紅白事的哪一種。老人家說調子會有區別,但我從來分不清。
自從初三見過貓開會(具體見本篇199《貓開會》)以後,那一年內我們這一排自建房去了兩個老爺子和一個年輕老師。有單位的老師尚且提倡火葬和現代殯葬,那兩個老爺子卻硬是比賽似的一個做了七天道場、一個做了十五天道場。那時天氣炎熱,據說停到棺材流水,反正我是沒敢往那邊走。但是晚上那種吹打聲整夜傳過來,還真是銷魂,害得我一個多星期沒睡好。
過了一兩週,一次晚自習結束回家,發現學校門外又有一家晚上燈火通明,大門敞開,屋裡聚滿了人,嗩吶吹打聲悠悠然傳出來。我都沒敢多往那邊看一眼,直接飛奔回了家。
回到家,我說是不是學校門口又有人去了?外公說,別亂說,那是人家結婚~
201【黑白配】
以前在泰國,看到有些泰國人黑、有些人白,總以為是人種問題,認為長得白的應該是混血或者華裔,長得黑的應該是土著後裔。直到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年我同時教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課。有一次一年級有個白白淨淨的小姑娘過來辦公室交作業,這個小姑娘我覺得是典型的華裔,眼睛大大的、睫毛長長的、小巧玲瓏、面板白皙,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