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南京城內的傳教士(第2/2 頁)
的辦法,去驅散那些日本兵。
然後,隨著國際安全區的名聲越來越大,就有越來越多的難民往這邊跑。
直到後來,國際安全區接納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魏特琳他們當時預想的人數。
成千上萬的婦女和青年姑娘湧進金陵女子大學,她們擠在教室裡,睡在實驗室的桌子上,蹲在樓梯和過道中,甚至直接睡在室外的草坪上。
而魏特琳女士,就像是老母雞保護小雞一樣,保護著她們。
為了保證她們不會被隨時跑過來的日本兵騷擾,魏特琳幾乎24小時都待在學校裡面。
除了拉貝先生和魏特琳女士他們建立的安全區是在城內,在城外也有新建立的安全區。
其中最大的就是江南水泥廠難民所。這裡主要是接納南京郊區棲霞,江寧,湯山,句容的難民,以及潰散的國府士兵。
江南水泥廠難民所的負責人是德國人卡爾·京特和丹麥人辛德貝格。
卡爾先生利用自己德國人的身份,負責和日本人交涉,而辛德貝格主要負責難民所內部的事情。
他們不光救助了三萬多中國軍民,還阻撓了日軍想要焚燒工廠附近的攝山鎮。同時也幫助了棲霞寺建立的難民所。
其實,這兩個人原本是受到中國廠家的邀請,前來出售他們公司的機電裝置。
但是卻遇到戰爭,於是他們兩個主動要求留下來,承擔了保護江南水泥廠的任務,並且建立了難民所。
這些外國來的傳教士,教授,或者是商人,他們不光建立了難民所,救助了例如88師孫元良,邱清泉,廖耀湘在內的國府高階軍官之外,也記錄下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首先,孫元良被魏特琳藏在了金陵女子大學的安全區內;邱清泉被貝德士藏在了金陵大學管理大樓的頂層密室;廖耀湘被卡爾藏在了江南水泥廠難民所餒。
負傷的飛行員王光漢被拉貝藏在了家中,並且這些人也都被他們秘密送出了城。
同時,貝德士以他的親身經歷寫成了新聞稿《南京一瞥》。
美國記者德丁等人以這些材料為基礎,寫成新聞稿,以《美國傳教士敘述的南京恐怖統治》為題,發表在1937年12月22日的《紐約時報》上,成為最早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的報道之一。
美國傳教士馬吉牧師冒著生命危險,用電影攝影機在南京安全區與鼓樓醫院偷偷拍攝了反映日軍暴行的電影記錄片,電影膠片長達400英尺,分為8卷。
1938年1月23日,由獲准離開南京的美國牧師費奇將膠片縫在駝毛大衣的襯裡,帶往上海,即送柯達公司沖印,複製了4套,成為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實錄影像。
在這些鐵證前,日本政府迫於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將大屠殺主要責任人松井石根及以下將校80餘人撤換回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