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引路(第3/3 頁)
同,好似能穿過他遮擋的手,看到他揚起的唇角。
可當他抬眸與之對視時,便只覺是錯覺,孟聿秋的眼神並不曾變過。
“不行!”竹修再也忍不住了,竟先擅自回絕,但說完立覺不妥,對著孟聿秋躬身道,“奴去喚鳳池臺長隨過來,為謝公子引路。”
說完,還是覺得忿忿,低聲補了句,“主君,您可不要信了他。”最後三字終是沒敢說出口,含糊在了唇中。
孟聿秋這下並未接話,倒像是在等謝不為的反應。
是有贊同竹修喚鳳池臺長隨過來的意思。
且這點意思實際很是明顯,換做尋常人,定會順著竹修給的臺階連連道“此言有理,那就不勞煩懷君了。”
可,謝不為偏偏不是尋常人,或者說,他不想在此時當這個“尋常人”。
他佯裝完全不明白孟聿秋和竹修的意思,甚至眼含期盼,眸水盈盈,望著孟聿秋,一錯不錯。
一時之間,亭中竟詭異地靜了下來,唯聞不遠處風過竹葉的零落之聲。
而孟聿秋竟也未錯開眼。
只是,他負在身後的手,微微動了動。
忽的,湖中有一尾紅色的龍魚從水中央游到了亭邊,不斷地用它燦若天上紅霞的尾鰭輕輕拍著亭石——定是有人常在此時於此亭中拋餌餵魚,而這尾魚竟也通了靈性,記下了這個時間,每到此時就會來亭邊祈食。
尾鰭拍石擊水的聲音不大也不小,正正好打破了此時的靜謐,引起了注意。
孟聿秋終於垂下了眼,避開了謝不為的視線,並側過身,走到了石桌邊,熟練地從桌下暗格處拿出了一個掌心大小的錦囊,倒出半手餌料,再來到亭欄邊,拋給了那尾紅色龍魚。
紅色龍魚隨即急不可耐地啄水食餌,水面漣漪陣陣圈圈,倒像是下了雨。
“好。”孟聿秋回過身來,看向謝不為。
竹修滿眼不可置信,欲再開口阻止,卻又聽得孟聿秋道,“剛巧有些東西遺在了政堂中,想來此時謝太傅也應在政堂,六郎隨我來吧。”
竹修絕望地閉上了眼。
……
在孟聿秋與竹修離開政堂時,竹修頻頻回頭,但孟聿秋只是如往常一般款步而行。
竹修回頭看看漸遠的政堂,又看看步履從容的孟聿秋,抿了抿唇,終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不解與不滿,“他定是還不死心,現在又換了一種方式接近您!”
孟聿秋並不做聲。
竹修的父親是孟聿秋父親的貼身隨侍,與孟聿秋的父親一同死在了益州的戰場上,所以孟聿秋對竹修比對待旁人更加寬容,並不只將竹修當做奴僕。
也是因此,私下裡,竹修敢在孟聿秋面前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主君!您可不能再對他心軟了,萬一他又纏上你了怎麼辦!”
孟聿秋頓住了腳步,回頭看了一眼已只能瞧見飛簷一角的政堂,後垂眸,若有所思。
“這次,好像有些不一樣了。”語氣中竟有令人難以察覺的疑惑。
竹修聽不出來,也回答不了。
不知怎的,孟聿秋突然想起了湖中那尾紅色龍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