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判。數天後,倫敦的《新聞記事報》發表一條聳人聽聞的訊息,說史達林正
與納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對此,史達林宣佈,蘇聯決不會被西方拖進對德
的任何戰爭中去。我們贊成和平,贊成鞏固與所有國家的貿易關係。德國報
紙抓住&ldo;所有&rdo;兩字大做文章,認為這是向帝國作的新建議,蘇聯報紙則對
它們能予以識別而表示祝賀。
不到一個月,裡賓特洛甫的波蘭和波羅的海各國問題的專家彼得&iddot;克萊
斯特便得到指示,要他改善與蘇聯駐柏林大使館的人員的私人關係。克萊斯
特懷疑,這是否是劇烈改變外交政策的前奏。數天後,克萊斯特帶著複雜的
感情,陪同一東歐經濟問題的德國專家前往設在菩提樹下的豪華的蘇聯大使
館。蘇聯大使館臨時代辦格奧爾基&iddot;阿斯塔霍夫很和藹,請他們喝茶。顯然,
這是件不平常之事;沒有另一個俄國人在場。阿斯塔霍夫建議談正經事,他
說,德國和蘇聯因為意識形態的一些小分歧而不和是荒唐可笑的。為何不制
訂一共同的政策呢?克萊斯特說,意識形態的分歧已成了重要的現實問題。
但阿斯塔霍夫把手一揮說,希特勒和史達林是這個現實的創造者,但從不讓
自己受現實統治。
離開大使館時,克萊斯特好一陣沉思。顯然,阿斯塔霍夫是在把克里姆
林宮的一個訊號轉給裡賓特洛甫。但是,讓克萊斯特奇怪的是,令他唱這場
戲的開場白的裡賓特洛甫這時卻讓他避免與阿斯塔霍夫再接觸。
史達林採取了下一個步驟。4 月17 日,蘇聯大使阿列克塞&iddot;梅利卡洛夫
拜訪了裡賓特洛甫的主要下屬馮&iddot;威茲薩克男爵。談話快結束時,梅利卡洛
夫問威茲薩克對蘇德關係有何看法。他的回答,德國歷來希望與俄國建立雙
方均滿意的商業關係。梅利卡洛夫大使的回答是希望建立友好關係的訊號,
俄國沒有理由不與德國在正常的基礎上共存。從正常這點出發,關係可能變
得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蘇聯也在討好英方。但是,張伯倫並不願意匆忙與蘇聯建立
更加密切的外交關係。他無法相信蘇聯也懷有與英國同樣的目的,更談不上
對民主有什麼同情。首相堅信,與俄國結盟會分裂巴爾幹各國抵抗德國的力
量。張伯倫用答應援助羅馬尼亞的辦法,加強了支援波蘭的保證。
4 月19 日,羅馬尼亞外長格里戈伊裡&iddot;加芬庫到總理府拜訪了希特勒,
從希特勒口中瞭解到了關於他對這一建議作何反應的第一手材料。一提到英
國,希特勒便從椅子上站起來,在室內走來走去。他喊道,英國人為什麼看
不出他所希望的無非是與他們達成協議?英國如果想要戰爭,那就讓它要
吧!這將是一場破壞力大到無法想像的戰爭,他警告說,戰場上連兩個武裝
齊備的師都湊不出的英國,怎能看到現代戰爭是什麼樣子?
4 月20 日,是希特勒50 歲壽辰。近日來他常怒形於色,說明他已沒有
耐心了。時光在飛逝,他相信,自己只還有數年有健康的體魄的時間去完成
任務。與通常一樣, 1939 年希特勒的生日是透過盛大的閱兵來慶祝的。場
景雄偉壯觀,國防軍三軍以及武裝的黨衛隊均有代表,目的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