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世凱復出(第2/3 頁)
程中不會出現動盪和混亂。
當一切準備就緒,韓林正式向全國宣佈:“大漢皇室的財產都是建國初期應對緊急情況時所用,如今國家安定,皇室所擁有的股份、獨資公司等都應該歸屬於戶部管理。”
同時,他還下令,從今往後,大漢境內的所有皇室公司及其控股的股份都將轉交給戶部,讓利於民。
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但韓林堅定地推行下去。他明白,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打破封建主義的桎梏,實現社會的公平與進步。而對於那些反對聲音,他則堅決予以回擊,維護改革的成果。
這份公告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軒然大波。太子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皇室資產本應是他未來的財產,但如今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儘管當前的調查形勢對他不利,但如果將所有資產拱手相讓,那麼當他繼位時,將會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甚至連用錢都要向戶部申請,這讓他感到十分頭疼。
太子府的詹事潘永受以內閣成員的身份上書皇帝,懇請保留一部分資產以滿足未來皇室的需求。
然而,韓林堅決地拒絕了這個請求,表示子孫後代若是有能力,自然不會缺少財富;而若沒有能力,即使留下鉅額資產也只會帶來禍害。
韓林在國內擁有龐大的資產,總計超過了國家三年的財政收入。這樣一筆鉅款無論誰都會心動不已,即使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也絕對無法容忍這些財富落入個人手中。
幸運的是,韓林在海外貿易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隨著日後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密切,這些股份足以保障他的子孫後代的生活需求。
太子韓勤定下心來,方才手筆大開,直接向地方豪強下手,將大資本家剷除乾淨。那些被抓住的人,要麼選擇忍受判刑,要麼只能服從朝廷的海外墾荒計劃。
這個計劃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前往非洲、沙特、澳大利亞、西伯利亞和歐洲等地。只要能夠開發這些地區,主權歸屬於大漢,那麼即使他們日後有所不滿,也難以掀起太大的風浪。
三省的示範效應迅速傳遍全國各地,朝廷還未下達明確旨意,各個改革小組已經紛紛自行成立。然而,個別省份由於過於急切,手段過激,竟然引發了勞資雙方之間的大規模衝突。
太子無奈之下,只得放下手頭的工作,投身於各地平息動亂之中。
就在這時,一直與英國人關係曖昧的甘地趁機煽動當地貧困的老百姓,趁張苞回國休整,駐印軍輪換的時機,發動對駐軍的攻擊,引發了全印度範圍內的抗議活動。
英國人暗中出錢,出武器,引導輿論,大肆宣揚漢軍不顧當地印度教信仰,終於爆發了全國大起義。
駐印軍猝不及防,不敢對百姓開槍,損失重大,很快便退到了國境線附近。
韓林得知後大怒。立刻派太子韓勤為平叛總指揮,統領張苞、劉錦棠、孫文三路大軍入印平亂。一則要徹底把英國人趕出印度,二則為太子立下軍功積攢威望。
大軍緊急調動之時,東宮衛隊司令袁世廉卻轉來一封電文。這個敏感的時候,一個軍事主官跨過太子向皇帝遞交電文,本身這種行為就有挑撥離間、越級上報的嫌疑。
韓林心中疑惑,雖然有些憤怒,但還是相信袁世廉的為人。拿來一看才恍然大悟。
原來袁世廉冒著殺頭的風險在給袁世凱作保,這個危急時刻,袁世凱主動站了出來,找到弟弟,希望能一展所長,報答陛下不殺之恩。
奏報中袁世凱對太子即將到來的印度之旅充滿擔憂,從印度的地理、歷史、宗教和英國殖民影響全面進行了分析。斷定平亂之事較為複雜,定不同於第一次入印作戰。
人員方面,太子急於表現、張苞急於復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