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這一年2月,魯迅在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之後,還參加籌備黨領導下的另一個重要文藝團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在左聯成立之前的1929年下半年,創造社的一部分同志已經意識到攻擊魯迅的錯誤,開始對魯迅表示尊重。這一年秋季,當時的地下黨也感到必須調解魯迅與創造社的爭論,以共同對付還很龐大的敵人。於是,江蘇省委宣傳部的負責人李富春找了陽翰笙,*幹事、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潘漢年找了馮雪峰,開始研究解決這一問題。
李富春對陽翰笙說,創造社、太陽社和魯迅展開論戰,這樣做是不正確的,現在應該集中火力,把矛頭對準國民黨。魯迅是五四以來很進步的老前輩,在青年中影響很大,他是先進的思想家。你們應該爭取他,團結他。如果他與我們共產黨合作,那力量就更大了。李富春還說,中央也有這個意見,認為批評魯迅,從原則上講是不正確的,應該爭取團結魯迅。陽翰笙當時馬上表示:“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
這之後不久,上海地下黨組織就在北四川路內山書店斜對角的“公啡”咖啡館,召開了有阿英、夏衍、柔石、馮乃超、馮雪峰等人參加的會議,傳達李富春的意見。與會同志同意黨的決定,有人還作了自我批評。當天,便決定派馮乃超、夏衍、柔石、馮雪峰去找魯迅,向魯迅表示爭端的主要責任在創造社、太陽社方面,並說明黨過問了這件事。這之後,黨中央又希望,創造社、太陽社和魯迅及在魯迅影響下的作家聯合起來,以這三方面為基礎,成立一個革命團體。潘漢年把這個意見告訴馮雪峰,讓他與魯迅商量,說團體名稱暫擬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是否妥當,“左翼”兩字用不用,也都取決於魯迅,如果魯迅不同意用這兩個字,那就不用。
點點滴滴(12)
魯迅聽說要成立這麼一個團體,非常高興,欣然表示贊成。對於“左翼”二字,他想了想,也覺得還是用的好,這樣比較明確,旗幟可以鮮明一些。
這之前,原先創造社一些同志到魯迅家裡,去研究成立左聯事宜的時候,魯迅也是非常高興地以戰友和同志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傾心而談,善意而坦率地批評他們的主觀主義,魯迅含蓄地對他們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是“金扁擔”的故事:有個農民每天挑水。一天,他突然想起皇帝用什麼挑水呢?自己接著回答:一定用“金扁擔”。
一個是“柿餅”的故事:一個農婦,一天清晨醒來,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樣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過來,一定就叫:大姐,拿一個柿餅來吃吃。
魯迅侃侃而談,在座的同志都舒心地笑起來。他們瞭解,魯迅是殷切地希望他們避免不必要的主觀臆斷,以免在複雜和黑暗的中國社會中吃虧。魯迅這種率真的態度使他們深深感動。在以後很長的歲月中,他們還常常回憶著魯迅所講的這兩個簡單而意味深長的故事。
在魯迅同意成立左聯之後,潘漢年與馮乃超、阿英、夏衍、馮雪峰協商,提出十二個左聯“基本構成員”,實際上就是籌備人與發起人,魯迅是其中的一個。除了魯迅之外,還有馮乃超、阿英、夏衍、馮雪峰、鄭伯奇、彭康、沈起予、華漢(陽翰笙)、蔣光慈、洪靈菲、柔石。這樣,左聯的主幹就形成了。
2月16日,這十二個人決定在公啡咖啡館舉行會議。這一天下午,魯迅與柔石、馮雪峰一起到了咖啡館,會議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由於彼此心靈已經相通,與會者都感到會場躍動著希望。他們認真地回顧了以往走過的路,討論了左聯的綱領、章程和任務。最後,會議委託馮乃超起草《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