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2/3 頁)
;載初二年(690)
聖神皇帝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天授元年(690)‐‐神龍元年(705)
中宗李顯神龍元年(705)‐‐景龍四年(710)
睿宗李旦景雲元年(710)‐‐延和元年(712)
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天寶十五載(756)
肅宗李亨至德元載(756)‐‐寶應元年(762)
代宗李豫廣德元年(763)‐‐大曆十四年(779)
德宗李適建中元年(780)‐‐貞元二十一年(805)
順宗李誦永貞元年(805)
憲宗李純元和元年(806)‐‐十五年(820)
穆宗李恆長慶元年(821)‐‐四年(824)
敬宗李湛寶曆元年(825)‐‐二年(826)
文宗李昂太和元年(827)‐‐開成五年(840)
武宗李炎會昌元年(841)‐‐六年(846)
宣宗李忱大中元年(847)‐‐十三年(859)
懿宗李漼鹹通元年(860)‐‐十四年(873)
僖宗李儇乾符元年(874)‐‐文德元年(888)
昭宗李曄龍紀元年(889)‐‐天祐元年(904)
哀帝李柷天祐元年(904)‐‐四年(907)
後記
盛夏時節,將《正說唐朝二十一帝》書稿交付中華書局之時,忍不住要交代一下心中的感受。自1981年入大學歷史系讀書以來,迄今已25年於斯。每讀書論學,未嘗忘知人論世之旨。所以,於國家政治制度和歷史人物研究諸事頗多關注。一方面是想搞明白歷史人物是在何種制度規範下生活,另一方面是想弄清楚他們的活動又為當時的時代增添了何許內容。
對於唐朝皇帝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數年前我曾經寫過《唐肅宗評傳》;對於這一時期的國家政治體制和制度,我以《唐代玄宗肅宗之際的中樞政局》為題做過考察。有意思的是,兩書的寫作過程都留下了揮汗如雨的經驗和記憶。長期以來,我一直都有從宮廷政治的角度考察唐朝國家體制運作以及國家安全等問題的念頭。來公安大學工作後,還開設了這樣的課程。課堂上與同學們的交流,使我身心愉悅,樂以忘倦,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即使如此,說實在話,在這樣的時候、在這樣的條件下、以這樣的面貌寫成這樣一本書,還源自於中華書局李世文先生的電話相約。如果沒有他的熱情鼓勵、不時的督促與明確的體例要求,我想絕對不會有這樣一本書寫出來的。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細緻高效、對作者的尊重和關懷、對學術的嚴謹和不苟,讓人感受到中華書局的傳統和風格。在此,我首先向他表達我的深深謝意。這期間,編輯室的宋志軍主任也多次就工作進度和內容以及要求善加關懷、指點迷津,也是我能夠在盛夏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動力,更要表示誠摯謝忱。同時,我還要感謝至交老友賈雲師兄和乾陵博物館樊英峰先生所給予的無私幫助和支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