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武惠妃為了坐實太子瑛謀反,派人欺騙太子說:&ldo;宮中有賊,請介以入。&rdo;也就是要他武裝入宮。同時得到訊息的還有鄂王瑤與光王琚。太子瑛等只能答應下來。武惠妃得知太子應承之後,就直接找到玄宗報告說:&ldo;太子與二王謀反,已全副武裝準備入宮了。&rdo;玄宗聞知,十分警覺,立即派宦官親往偵察,回來的人報告說,惠妃所言屬實。這樣一來,玄宗就無法坐視不管了。(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對武惠妃召太子與二王入宮一事表示懷疑。他認為,太子瑛等人與武惠妃之間矛盾激化,相互之間猜忌已久,太子瑛聽從她的召喚答應立即全副武裝入宮的事不太合乎常理。)但玄宗仍然是找來宰相商議,謀劃解決方案。宰相李林甫仍然老調重彈:&ldo;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應該參與。&rdo;李林甫此番講話,不再是退朝後找人轉達給皇上,而是以首席宰相身份直接向皇帝奏稟。把太子廢立說成是皇帝的&ldo;家事&rdo;,是耍滑頭的一種慣用手法,這實際上是堅決擁護皇帝行使最終的裁決權,給皇帝決斷以無條件的支援。在宰相的這一態度下,玄宗終於下定決心,將太子瑛與鄂王瑤、光王琚廢為庶人。
廢太子瑛等三人為庶人的制書是在宮中由宦官奉命宣佈的,玄宗似乎要表示此事確乎是他的家事,所以不必到朝廷上去宣佈。不久,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三人又被賜死於京師之城東驛。一日之中三位皇子被送上茫茫黃泉路,使朝野上下大為震驚。這在史書上被稱為&ldo;三庶之禍&rdo;。
開元二十五年的大半年中,玄宗並沒有對太子人選輕率地做出決定。十二月武惠妃死後,他仍然沒有輕易地下定決心,內心仍在諸皇子間反覆權衡著。
繼承人不能最終確定,使玄宗大傷腦筋,寢食不安,茶飯無味。這一切被他的心腹宦官高力士看在眼裡,急在心頭。高力士久歷政治風雲,極富政治經驗,且深諳玄宗心思。借伴駕之機,他瞅準機會對皇上近來寢食不安表示了自己的關心。玄宗無意在自己的親信內侍面前掩飾內心的焦慮,況且也需要從身邊的人身上得到一些資訊,聽他來問,也就敞開心扉。玄宗反問道:&ldo;汝,我家老奴,豈不能揣知我的心意!&rdo;高力士也不迴避,直入正題:&ldo;得非以郎君未定邪?&rdo;玄宗點頭承認。高力士又道:&ldo;大家何必如此虛勞聖心,但推長而立,誰敢復爭!&rdo;一副十分關心的神情,且稱玄宗為&ldo;大家&rdo;,稱皇太子為&ldo;郎君&rdo;,乃是宮中家奴對皇帝和皇太子的稱呼。這番話不顯山不露水,卻很清楚地表達了高力士對事態的冷靜分析和態度。&ldo;推長而立&rdo;,正是玄宗多日來想得最多的一個環節,現在從高力士口中講出,自然大大地符合他的心思,於是下定決心,於開元二十六年(738)選定了皇三子忠王璵。這就是後來的肅宗李亨。
賜號太真,皇帝新寵自從確定了新的繼承人後,玄宗就不再為皇位的正常延續問題寢食不安,內心的精神負擔一下子卸去,心情也大有好轉。不久以後,傾國傾城的楊玉環被他發現,演繹出一幕令後世艷稱的愛情悲喜劇。玄宗不顧一切,使原為壽王妃的楊玉環先入道觀,號&ldo;太真&rdo;,繼而又納為貴妃,成為自己名正言順的妃子,玄宗另外給兒子壽王納娶了韋氏之女為妃。楊玉環天生麗質,&ldo;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rdo;,自從選在君王之側,&ldo;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rdo;。不久,楊貴妃在宮內的禮遇就明刻《古雜劇》之《秋夜梧桐雨》插圖。擊鼓者玄宗,舞者楊貴妃
與當年的武惠妃相等,雖然仍然是皇貴妃的名號,宮中呼為&ldo;娘子&rdo;,禮數實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