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兮合共和時代(第1/3 頁)
襄國的大敗,屬於意料之中。
畢竟隨著祁王室復興,襄國這個老鄰居就成了最大的阻礙。
一百多年來,祁王室時刻不在打壓襄國。
但問題在於,祁王室對襄國百姓慘無人道的屠戮,毫無底線地殺戮劫掠。
以往諸侯們打仗,可都是遵循著禮法。
雖然有那麼一段時間不太尊重禮法,天下大亂。但自從祁王室立仁教為國教,並大力宣揚禮法以來,幾乎沒有了那種亂象。
大家打仗必須講規矩。
什麼規矩?
一:宣而後戰。
戰爭必須師出有名,不能隨便發起戰爭。
在交戰前要派使者前往敵國說明交戰的理由,不能說我看你家娘子水靈,你家錢多,所以我打你。
二:不加喪,不因兇。
不能乘人之危,不允許趁著對方國家國君去世,或者鬧重大災荒的時候發起戰爭。
咱們打仗也要講究德行,講究仁義,你趁著災荒過去,那就是要把百姓往死路,絕路上逼,這是萬萬不可的事情。
三:不鼓不成列。
不能偷襲,必須擊鼓之後才開始交戰。這是為了確保雙方都能準備好,進行公平地戰鬥。
四:不以阻隘。
戰場不能處在危險的地方埋伏,必須是平原,以示公平。
五:不重傷。
一旦攻擊了把對方打傷了,就不能再攻擊第二次。
六:不擒二毛。
二毛,即指頭上有黑白兩種顏色頭髮的人,也就是老年人,戰爭中不能俘虜老年人,要讓他回去養老過自己晚年。
七:不逐北。
北也就是敗,敵人如果掉頭逃跑了,就是不想再跟你打了,這個時候就不能追了,如果要追也只能追五十步。
八:戰爭有時限。
原則上只打一天,或者幾天,分出勝負即可。
九:戰爭的地點有講究。
一般只能在邊疆,國境線附近,雙方的軍隊拉到各自的國境線。
十:戰爭講究規則。
比如打仗的時候如果看到對方的國君,不能攻擊,並且還要行禮。
這可是你祁王室制定的禮法。
現在倒好,你祁王蠻帶頭壞規矩。
你肆意屠殺俘虜不說,還對襄國百姓肆意虐殺,屠殺。
這算什麼?
你把襄國當什麼?
你把襄國百姓當什麼?
你今天能對襄國如此,明天是不是也能對我們如此?
你今天能肆無忌憚地屠戮襄國甲士和百姓,明天是不是也能肆無忌憚地禍害我國國民?
當祁王室的軍隊肆意屠殺襄國甲士和百姓的訊息傳出,祁國各地諸侯一片譁然。
誰能想到,祁王蠻竟然這般暴虐,這般不將百姓當人看。
咱們貴族的體面吶?
祁國的禮法吶?
對於祁王蠻的野蠻,諸侯們深深恐懼。
當恐懼之後,便是憤怒。
訊息傳出不久,祁國各地的諸侯就聯合起來。
炎王兮率先出擊,以討逆的名義向祁王蠻宣戰。
當然,討伐的不是祁王蠻,而是祁王蠻身邊的奸臣,佞臣。
誰是奸臣,自然是鼓動祁王蠻變法的端。
而炎王兮的檄書釋出不久,立刻得到了其他大國的響應。
雲國。
莊氏。
夏國。
燕國。
不到半個月,祁國數百諸侯國紛紛響應,誓要為襄國討個說法,誓要為襄國的百姓求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