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中東的蘇美爾和美洲的墨西哥,神話竟然如此相似。這究竟是單純的巧合,抑或是一個已經消失的文明遺留下的文化&ot;指紋&ot;?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個遠古文明的英雄,可能就是那些雕像的主人翁。他們的面容被儲存在石頭上,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時而顯現,時而隱晦,經歷了好幾千年歲月,終於在本世紀被我們的考古學家挖掘出來,賦予&ot;奧梅克人頭&ot;和&ot;山姆大叔&ot;之類的名稱。
這些遠古英雄的面容也出現在阿爾班山的廢墟。可是,在那兒,他們講述的卻是一則悲悽的故事。
阿爾班山:英雄的殞滅
相信已有3000年歷史的阿爾班山廢墟,坐落在山頂被剷平的一座山丘上,俯瞰著瓦哈卡城。廢墟中央是一個長方形&ot;大廣場&ot;,四周環繞著好幾座金字塔和其他建築物,全都依照精確的幾何關係排列。當初,這整個場地顯然是根據一份精心設計的藍圖興建的,四處瀰漫著一種和諧、勻稱、整齊的氣氛。
離開維雅艾爾摩薩市之前,我曾造訪&ot;奧梅克與瑪雅文化研究中心,諮詢那兒的專家。來到阿爾班山後,我依照他們的指示,先到廢墟西南角落看一看。就在這兒,我看到了堆集在一座低矮金字塔旁的文物。這些正是我專程趕來一看的東西:好幾十塊石碑,上面雕刻著黑人和白人肖像……生前平起平坐……死後平躺在這兒……
這些雕像,如果真的屬於一個已經被時間湮沒的偉大文明,那麼,從它們描繪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文明是講求&ot;種族平等&ot;的。拉文達廢墟出土的黑人頭像,臉上的神情是那麼高貴威嚴、充滿自信,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些人物生前曾經當過奴隸。我們在拉文達看到的那些臉孔瘦削、額下蓄著鬍子的白人肖像,也同樣流露出一種尊貴的氣質。這種人是不會輕易向人屈膝的。
然而,阿爾班山廢墟的雕像,記錄的卻似乎是這些尊貴人物的隕落。兩地出土的雕像,顯然不是同一批工匠的作品。比起拉文達雕像,這兒的雕像顯得粗糙得多。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不論他們是誰,不管他們的作品有多低劣,阿爾班山的雕刻家所呈現的人物,正是我在拉文達雕像上看到的那些黑人和留著山羊鬍子的白人。拉文達廢墟出土的雕像,充滿活力和威權。阿爾班山雕像所描繪的卻是一具具死屍。雕像上的黑人和白人,全都赤裸著身體,其中大多數曾經遭受閹割去勢。有些蜷縮著身子,宛如胎兒,似乎在躲避敵人的追打;還有一些伸開四肢,仰天躺在地上。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雕像顯示的是&ot;戰俘的屍體。&ot;
哪一場戰爭的俘虜?在哪裡被俘呢?
這兒是哥倫布出生前的中美洲,位於西半球,然而,阿爾班山雕像描繪的戰地死傷慘況,卻不見一個美洲土著,死難者全都是來自東半球的白人和黑人。這不是挺詭異的嗎?
由於某種原因,正統學界不願探究這個問題,儘管根據他們的推算,這些雕像年代十分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之間。如同其他廢墟出土的文物,這些雕像的年代,是檢測相關有機物質後鑑定的。雕像本身很難用客觀的方法鑑定年代,因為它是鐫刻在花崗岩石碑上。
奇異的文字迷宮
一套精巧複雜、體系完備的象形文字,在阿爾班山廢墟被發現,學者至今猶未解讀出它的意涵。這些文字大部分雕刻在石碑上,跟粗糙的白人和黑人肖像並列。專家公認,它是&ot;墨西哥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文字&ot;。證據顯示,當初居住在阿爾班山一帶的民族,建築技術非常先進,尤其擅於觀測天象。形狀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