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3 頁)
我記得,&ot;科澤科克斯&ot;這個地名的意思是&ot;蛇神的避難所&ot;。相傳遠古時代,奎札科特爾和他的門徒就是在這兒登陸墨西哥‐‐他們搭乘&ot;船身光亮得有如蛇皮一般&ot;的船舶,從地球另一端渡海而來1。也就是在這兒,奎札科特爾登上一艘&ot;蛇筏子&ot;揚帆而去,從此離開中美洲。在我的感覺上,&ot;蛇神的避難所&ot;越來越像是奧梅克人家鄉的名稱‐‐它涵蓋的範圍除了科澤科克斯城之外,還包括幾個猶未被工業侵擾的城鎮和村莊。
首先在科澤科克斯西邊的崔斯薩波特城(tres zapotes),接著在南邊和東邊的聖羅倫佐城(san lorenzo)和拉文達城(ls,venta),無數典型的奧梅克雕刻品相繼出土。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塊玄武岩或其他耐久石材雕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龐大的頭顱,重達30噸;其他則是巨型石碑,上面鐫刻著兩個相貌截然不同的種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會的
製作這些傑出藝術品的工匠,肯定是屬於一個精緻的、高度組織化的、繁榮富裕的、科技上相當先進的文明。學者們面臨的問題是:除了藝術品之外,這個文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讓後人探尋它的根源和性質。惟一能確定的是,&ot;奧梅克人&ot;(一般考古學家都樂於接受阿茲特克人對這個民族的稱呼)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帶著充分發展、高度精緻的文化,突然出現在中美洲。
30餘噸重的人頭巨雕
我們在一個名叫艾瓦拉多(alvarado)的漁港過夜,第二天繼續行程,朝東行駛。公路蜿蜒穿梭在肥沃的丘陵和山谷間,偶爾豁然開朗,讓我們一睹墨西哥灣的風光,然後又轉進內陸。我們穿過長滿鳳凰木的青翠牧地,經過一座座隱匿在幽谷中的小村落,不時看到園子裡一群體型碩大的肥豬,出沒在垃圾堆中搜尋食物。接著,我們攀登上一座險峻的山丘,眼前出現一片遼闊的田野和森林。遠山縹緲在晨霧中,朦朦朧朧聳立在森林邊緣。
往前又行駛了好幾英里,我們沿著下坡路駛進一座幽深的山谷。谷底蹲伏著一座城鎮,那是當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聖狄亞哥&iddot;圖斯特拉(santgotuxtla)。整個城鎮充滿繽紛燦爛的色彩:花哨的店面,艷紅的屋頂,鮮黃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樹和香蕉樹,穿著五顏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幾家店鋪和咖啡館透過擴音機,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樂。在市中心的左卡羅廣場(zocalo),空氣十分潮濕悶熱;成群熱帶鳥兒睜著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撲打著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葉扶疏的小公園坐落在廣場中央。公園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著一顆巨大的灰色鵝卵石,約莫10英尺高,上面雕刻著一個戴著鐵盔的非洲男子的頭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壯闊,眼睛安詳地閉著,下巴緊貼地面,整個頭像散發出一種陰鬱、沉重的氣息。
這就是奧梅克人留給我們的第一個奧秘:2000多年前製作的一座龐大的雕像,描繪一名面貌具有明顯黑人特徵的男子。當然,2000年前的美洲並沒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種人征服美洲後,黑人才被抓來當奴隸。然而,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化石卻顯示,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許多種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這次大遷徙發生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2。
左卡羅廣場的巨大雕像被命名為&ot;科巴達&ot;(c0bata),因為它是在科巴達莊園出土的。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這類奧梅克雕像,總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羅廣場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專家認為,它是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前不久雕制完成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