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3 頁)
羅斯海之謎
費納烏斯地圖所描繪的南極洲羅斯海,是支援上述觀點的進一步證據。南極洲大冰河,諸如畢爾德摩爾(beardore)和史考特(stt),今天的出海口都覆蓋著冰層,但這幅繪於1531年的地圖卻顯示,這個地區散佈著港灣和河川。這些地形上的特徵足以證明,費納烏斯使用的原始地圖當初製作時,羅斯海和它的海岸還沒有被冰層覆蓋。&ot;為了提供這些河川必要的水源,海岸後方必定有一個不被冰封的遼闊腹地。今天,這些海岸和腹地全部埋藏在一英里厚的冰層下,而羅斯海本身,則終年飄浮著數百英尺厚的冰塊。&ot;4
羅斯海的變遷充分顯示,漫長的無冰時期在公元前4000年結束之前,南極大陸曾被一個神秘的文明勘探過,並且繪製成地圖。這個論點還有另一個證據,那就是1949年&ot;伯德南極探險隊&ot;(byrd antarctic expedition)使用空心筒,在羅斯海海床撈起的沉澱物。這些沉澱物分為許多層,區隔十分清楚,反映不同時期中不同的環境狀態,諸如&ot;粗冰海層&ot;、&ot;中冰海層&ot;、&ot;細冰海層&ot;等等。最令人驚異的發現是:&ot;其中好幾層是由細密精緻的沉澱物組成,而這些沉澱物似乎是從溫帶(無冰)地區,經由河川進入海洋。&ot;5
如果有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stitute)的研究人員,使用烏瑞博士(dr.w.d.urry)發明的&ot;鑀年代鑑定法&ot;,檢視在海水中發現的三種不同的放射元素,結果證明,大約6000年前,攜帶細密精緻的沉澱物入海的河川,確實曾經存在於南極大陸,一如費納烏斯地圖顯示的。直到公元前4000年之後,&ot;冰河式的沉澱物才開始堆聚在羅斯海海床上……其下的核心沉澱物顯示,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南極地區曾經享有很長一段時期的溫暖氣候。&ot;6
麥卡脫與布雅舍的探尋
皮瑞&iddot;雷斯和費納烏斯的地圖,讓我們瞥見了歷史上沒有一個製圖家看見過的南極洲。當然,光憑兩幅地圖並不足以說服我們:一個已經消失的文明曾經在南極大陸留下蹤跡。可是,三、四或六幅類似的地圖攤在我們眼前,我們是否還能等閒視之?
譬如說,我們是否還能睜一眼閉一眼,繼續漠視16世紀最有名的製圖家吉拉德&iddot;克雷摩(rard krer)‐‐又名麥卡脫(rcator)‐‐繪製的一些地圖中所蘊含的歷史意義?他發明的&ot;麥卡脫式投影法&ot;(rcator proiection,譯註:這是一種以直線表示經緯線的地圖繪法),至今仍應用在大部分世界地圖上。這個謎樣的人物(1569年,他突然造訪埃及的大金字塔,行蹤十分詭秘)據說&ot;一生孜孜於探尋……古人的學問&ot;,並且花了很多年時間蒐集古代地圖,為自己建立一座龐大的、包羅永珍的參考圖書館。
值得注意的是,1569年,麥卡脫編纂地圖集,將費納烏斯的地圖搜羅進去。同年,在親手製作的地圖中,他也描繪南極洲這塊大陸。這些地圖呈現的南極地區(當時猶未被歐洲人發現),可供辨認的包括:位於馬利伯德地的達特岬(capedart)和赫拉契呷(cape herlacher)、亞孟森海(aundsen sea)、艾爾斯華斯地(ellsworth land)的瑟斯頓島(thurston island)、白令豪生海(bellghaen sea)的佛雷契群島(fletcher islands)、亞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