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1章再遇王瑤(第1/3 頁)
麥收了!
拖拉機都掛上了收割機,先行收割地勢較高的坡地小麥。
拖拉機一走一過,小麥一排排的倒下,被收割機傳送到一側,平鋪在麥茬兒上。
小麥還要躺在麥茬兒上晾曬幾天,天氣晴朗就是三四天,如果有雨水則要個把星期。
有些已經成熟的麥子,則需要聯合收割機來收割了。
聯合收割機是自走式的收割機,他不僅可以把麥子割下來,還能直接脫粒,滿倉之後由其他車輛轉運到曬場處理。
至於低窪處的麥子,則要看具體情況。
田間情況好,能走拖拉機則用收割機收,實在不行只能人工收割。
整個分場的各個環節都行動起來,繁忙喜悅的氣氛一直籠罩著這裡。
拖拉機在各個地塊轟鳴。一排排的麥浪倒下,等待最後的成熟。
輪式拖拉機牽引著掛車,跟在聯合收割機的屁股後面,接收著小麥。
輸送管裡噴湧著一股股的麥浪,十幾分鍾就會裝滿一車。
這些輪式拖拉機怒吼著在機耕路上賓士,往返在田間和曬場之間。
曬場則卸著一車車的麥子,把這些新鮮出爐的小麥晾曬在水泥板上。
經過晾曬,使小麥的水分達到成品糧的要求,這才進行揚場,去除雜質後有的散裝進倉,有的直接裝袋,運去縣城糧庫。
這時候就是一個字,忙!
盧昌華也忙。
雖然他飼料地的大豆和玉米還不能收割,但他的魚能收穫了。
這還是前幾天,他在水庫裡檢視,發現有大群的鯉子已經到了兩斤左右了。
這在東北已經是大魚了。
按照正常的生長週期,怎麼也得過一冬,明年的秋天才能上市,結果,現在就已經這麼大了,那還等啥?
魚是長大了,可要捕撈還需要專業工具,也得有專業的人,這些盧昌華都沒有。
他一琢磨,自己還得找人。
找誰啊?魚販子。
這年頭有魚販子嗎?
有!
一般縣城裡都有各種中間商,什麼豬販子、魚販子、糧販子,反正與吃有關的事,都有人在中間拼縫。
這年頭,各種販子就是吃資訊不對稱的利。
比如說,市場上蹲點擺攤賣魚的,他的心思都在賣魚上,你讓他自己去進魚,他也忙不過來。
而養魚的,他的心思在養魚上,你讓他去賣魚,他沒那個精力,也不一定有那個本事。
這供需雙方就需要一個渠道,這就是魚販子生存的基礎。
盧昌華一大早就往岔路口奔。
他要去北寧縣城,找魚販子去。
其實,他也是冒蒙去的。
這年頭,很多人對外找人辦事是打怵的,這就是封閉貫了,與人溝通交流都有障礙。
那些打破了障礙的人,就有機會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波人。
盧昌華自然沒有溝通障礙,也沒有心理負擔。
剛下客車,他就往市場跑。
要知道,這年頭魚販子都集中在菜市場。
九月的上午,只要沒下雨,太陽是很毒的。
盧昌華頂著大太陽,來到八道街菜市場。
這附近的居民大多數是農場系統的。
菜市場就是個鐵皮棚子。
他直接去了魚攤。
魚老闆手裡拿著殺魚刀,一面打磨一面問道:“買什麼魚?”
“大哥,鯉子多少錢一斤?”
“一塊五。”
“啊?這麼貴?”
“現在啥不漲價啊!”
那魚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