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收穫,2400萬銀元!(第1/2 頁)
“在青島的日式企業有1153家,資本總額129.2億日元,其中資本金50萬日元以者達80餘家,日本在青島的進出口額達到3907萬兩白銀,佔外商進出口總額的71%。”
“日商出口貿易主要控制在三井、三菱、大倉、東和、清喜、大杉、吉澤等為主的159個洋行貿易商手中。日商操縱壟斷了青島進出口貿易和商業市場.輸入的日貨和日本在青島的工業產品充斥市場。”
“青島各日本銀行存款總額為日金574萬元、銀元1157萬元;貸款總額為日金374萬元、銀元486萬元,其中橫濱正金銀行約佔半數以,而目前青島國內銀行的存款總額尚不抵橫濱正金銀行一家。”
“光是在現金收入就有1157萬銀元,574萬日元,這筆錢要不要給北京政府分一半?我估計日本公使芳澤會在北京政府大鬧一場。”
這時候日元:英鎊的匯率大概是10:1,也就是說銀元的購買力要比日元強一點,
1157萬銀元、574萬日元,換算成銀元加一塊大約是1616萬銀元。
如果再加正金銀行貸款數額的話,那就是整整2400萬銀元!
真是一筆鉅款啊!
這一次收回租借地區果然是沒錯的,光是現金收入就有1600多萬銀元。
要是算其他行工業、不動產、工業品資產的話……收入簡直不可估量。
一個膠州灣都能有如此收穫,那作為遠東第一大城市的海呢?
“何雲,拿下四方、滄口等地完全是膠東軍隊的功勞,北京政府沒出一份力憑什麼要分錢,這筆錢一塊銀元都不給他們!”
“而且這筆錢我也不打算動用,膠東政府需要一箇中央銀行,我打算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的金融業務統統接收過來,不過這銀行要改名,以後就叫做‘國民銀行’!”
“膠東商業貿易全部採用國民銀行系統結算,士兵、工人,農戶的薪資也是由國民銀行代發,總之我們要讓國民銀行變成膠東政府的金融機構。”
陳耀文對日本的銀行早就安排。
而何雲則是詢問道:“我們要跟摩根銀行逐漸脫鉤嗎?”
陳耀文點了點頭道,“將橫濱正金銀行賬目梳理清楚,然後更名為國民銀行,再將我們存在滙豐銀行、摩根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來,放在國民銀行賬戶裡面。”
“國民銀行由政府直接管理,如果想要用錢,必須要自立賬戶,自存銀元或者外匯。任何人不得私自支取國民銀行賬戶的存款,包括我也是一樣!”
陳耀文非常重視金融,他不允許有人在這方面腐敗。
國民銀行現在是政府直接管理,以後他要成立一個金融委員會,將中央銀行獨立出來,不受權力干預。
之前因為美孚公司的關係,所以膠東政府一直採用摩根銀行的系統結算營業額,但這絕非是長久之計,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金融也就會被其他國家控制。
例如大清。
其實我們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中央銀行”這個概念,直到鴉片戰爭以後,英吉利資本家忽然發現了這個特殊現象,於是在1865年創辦了“香港-海滙豐銀行”。
當時滙豐旨在為歐洲、印度和大清之間日趨頻繁的貿易往來提供融資服務。
但其實滙豐就是大清的中央銀行,大清因為兩次鴉片戰爭慘敗的原因,失去了自身的關稅自主權。
世界列強控制著大清(民國)的關稅,而每年的關稅收入就放在滙豐銀行賬戶內,清政府(民國政府)不得染指。
如此一來,滙豐銀行擁有了大量的白銀,當時在海無人不知滙豐的大名。
時間過去三十年,在個世紀末滙豐銀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