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話·下 隋軍大敗(第1/3 頁)
經過周密籌劃,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與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等人率九軍,共計三十萬五千人,自瀘河、懷遠二鎮渡遼水,會於鴨綠水西岸,將與來護兒水軍共擊平壤。此前發兵時,隋軍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衣資戎具等器,以致人各負荷三石以上,不堪其重。加之宇文述有令“士卒有遺棄米粟者,斬”,軍士不敢遺棄,故於帳下掘坑埋之,以減負擔。結果行至半路,糧已將盡,軍士俱疲。宇文述欲還師,又恐皇帝罪責,猶豫之下,仍進至鴨綠水。
大軍壓境,高麗遣使乙支文德詐降,以觀虛實。宇文述與於仲文先奉密旨,若遇高麗王高元及乙支文德,則誘執之。二人慾執,慰撫使尚書右丞劉士龍止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若執乙支文德,則與高麗必有惡戰。今高麗來降,無非懼於我軍,若釋之,以示天恩,則高麗不戰而降,豈非兩全乎?”
宇文述道:“然高麗狡詐,若是詐降,豈非放虎歸山耶?”
劉士龍作揖:“身為慰撫使,某請出使高麗,勸其安心歸降。”皇帝徵高麗,皆因高麗不行臣禮,若勸得高麗王入朝,必為大功,劉士龍如是算計。
於仲文頷首:“此言有理。”
雖為左翊衛大將軍,然皇帝令於仲文為諸軍諮稟節度。未免擔責,宇文述遂未反對。
乙支文德既還,宇文述等悔之,於仲文遣劉士龍騙文德曰:“大將軍有話,請再回營。”
乙支文德笑道:“我王將來營,大將軍但有何言,來時再說。”無論劉士龍如何誘騙,乙支文德皆不顧,仍渡鴨綠水而去。
放歸乙支文德,眾人內不自安,坐議對策。於仲文建議:“若以精銳追之,或能補救。”
宇文述不敢冒險:“糧已將盡,大軍不宜作戰,儘早還師為妥。”
皇帝交以大權,若有閃失,必罪自己,於仲文惶懼不安,因怒:“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也,本無功矣。”
宇文述厲聲說道:“何以知無功?”
於仲文道:“昔周亞夫之為將也,見天子而軍容不變,此所謂軍中之事,決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人各有心,何以勝敵!”
若以己之故,錯失先機,宇文述擔待不起,又因皇帝有令,諸軍節度悉聽於仲文,故宇文述不得已而從之,與諸將渡水追乙支文德。而乙支文德見隋軍士飢色,故欲疲之,每戰輒走,宇文述一日之中,七戰皆捷。勝利突然而至,宇文述恃功而驕,於是乘勝再進,渡過薩水,因山為營。
隋營近在平壤城三十里處,乙支文德卻不慌張,謂使曰:“隋軍雖眾,然人心各異。於仲文唯恐擔責,劉士龍欲立大功,唯宇文述以糧盡欲還,可誘之退兵。”
於是高麗使者來營,轉告宇文述曰:“若將軍退兵,文德必以高元所在告之。”
宇文述常年行役,深知士卒疲弊不可復戰之理,又以平壤城險固難攻,與其因失利獲罪,莫如順勢退兵,因允之:“退兵未嘗不可,然高麗數次詐降,某難信任。”
使者揖道:“將軍用兵神武,高麗早有耳聞。如今每戰必勝,果然名不虛傳。我軍死傷慘重,焉得頑抗?”
宇文述捋須輕笑:“我軍以三十萬之眾,若取平壤,易如反掌耳!”
於是隋軍以方陣而退,然高麗失信,從四面襲之,隋軍只能且戰且行。七月廿四這日,隋軍退至薩水,渡至一半,高麗自後偷襲,時右屯衛將軍辛世雄衛後,當場戰死。後方失防,諸軍俱潰,倉皇逃竄,不聽號令。高麗兵乘勝追擊,宇文述等日夜奔還,避至鴨綠水。將軍王仁恭為殿,擊退高麗,餘者乃得保全。來護兒待命城外,聞宇文述大敗,亦引軍還。
九軍渡遼之時,原計三十萬五千人,及還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經此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