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傷,斷,毀(第1/2 頁)
張巖在一干進士舉人當中,看到的比較突兀的一個人,便是比他年紀還小的,以弱冠之年進士及第,考了個二甲第九名的胡文壁。
這絕對是古代的學霸,很符合話本小說中的年少登高,意氣風發的主角人設。
看看別人中進士,不是三十出頭就是四五十歲,而胡文壁這個少年郎簡直就是鶴立雞群,扎眼的很。
胡文壁年紀小,長的也挺帥,張巖突然想到這樣的青年才俊,介紹給王嫣的侄女王詩琳很不錯。
委婉的一問才知道,人家胡文壁早就成親了,倆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張巖微微咧嘴,暗忖你這行啊!幹什麼都挺快,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二度當媒人沒成功,但張巖覺得胡文壁為人性格不錯,是個值得栽培的人物,準備回頭跟馬文升提一提,給安排一個好位置。
這邊觥籌交錯,氣氛火熱的時候。
英國公張懋府上,也在進行一場饕餮盛宴,只是吃的不是飯菜,而是銀子。
改土歸流政策已經開始實施,戶部為此籌集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這其中就有張巖等京城三傑捐獻的二三十萬兩。
這筆銀子怎麼花?
除了用來遷徙流民填補到西南之外,軍資費用必不可少,也就給了軍中勳貴們上下其手的機會。
張懋是個貪財的老頭,否則也不會吃了一萬多軍兵的空餉。
而他維繫勳貴第一的地位,手裡如果漏不出好處,誰還跟他混?
因此對於這一百多萬兩銀子,除了他之外,有幾個勳貴瞧著眼饞心熱,想叼一塊肥肉。
張懋也不客氣,“我問過戶部那邊,軍資能調撥個四五十萬兩,再多就沒可能了,銀子要拿,但事兒也得辦,西南真出了事是要出兵的,到時候交不出兵來,陛下那裡不好交代。”
“京營剛被馬文升整頓了一遍,劉大夏出任兵部尚書後,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真有戰事,京營的兵力充足的很。”
“怕是不行,最近北疆不穩,朝廷不大可能調動京營的兵力,得留著防備蒙古呢!”
“那就從西南的都司衛所做做文章,那幫破落戶,丟個三五萬兩銀子,也就夠了。”
張懋聽著勳貴們七嘴八舌的,大概意思他聽明白了,只願意從軍資中拿出最多五萬兩才辦事。
他嘬了嘬牙花子,有點少啊!
不過讓張懋沒想到的是,話題很快就跑題了。
不知道誰提到了張巖頭上,話裡話外對張巖不滿之極。
除了張巖在楊鵬案中或者故意,或者因為疏忽導致了十幾二十個勳貴身亡之外,張巖手裡的來錢渠道,惹人眼紅了。
“公爺,建昌侯有點太不像話了,仗著陛下恩寵,一手包辦了奏請的鹽引,去年只是半年時間,就從他手裡流出了超過百萬鹽引,賺了個盆滿缽滿,反觀我等,不但失去了奏請鹽引的機會,弄到鹽引還得被他打壓,賣不出去,真是可恨。”
說這話的是新寧伯譚綸,他兒子差點死在昭獄,這筆帳被他算在了張巖頭上。
而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之爭,他前段時間從周家兄弟手裡買了一批鹽引,結果因為張巖砸手裡了,鹽引幾成白紙,心氣很是不順。
“不止,張巖還插手了玉石生意,聽說還要再開幾個糧鋪,綢緞莊,吃相太難看了,弄的那幾家掌櫃東家們叫苦不迭,已經揚言再不想辦法,就得被逼著關門,那我們自然就拿不到利益分紅了。”
“我們說的再多也沒用,人家是陛下的舅子,聖眷正隆,多吃多拿也是應該的,就我所知,周家那兄弟倆都被擠兌哭了,鋪子生意沒了八成,莊田也轉給張巖七千多畝,合著辛苦多年,全便宜了張巖,那又如何?太皇太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