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第1/2 頁)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40章 春水(三)
一夜星河如幕, 明月東升西落,朝霞晨霧, 將一輪紅彤圓日送上城牆。
暉光熙裡, 長安城一點一點甦醒,衢閭上稀疏有人行。
人居處的響動,都從水響而起。井、渠、河邊, 聚起人群;京兆張榜處,也人頭攢動。
城門依舊緊閉,軍隊還在索賊, 巷戰零星。
今日的巷戰, 已沒有昨日羽林軍從桂宮一路殺到朱雀門那等規模, 不過是幾處刀兵,一點星火,響動輕易便淹沒在數十萬戶的龐大城郭裡。
京兆府內人來人往,車馬不絕,忙碌著戰後最重要的事‐‐清點傷亡,重造籍冊。
里正開始挨家挨戶敲門,詢問人丁。
凡戶有丁濫死於戰者, 加以撫恤,父兄子侄頒農爵、免三年賦稅。
被齊元襄叛軍強徵的刑徒, 凡是投降者一概免前罪, 徙北涼、雁門郡。不降者殺、竄城劫掠者殺、逃者殺。
京兆府竹卷堆滿門庭,墨幹毫禿,燈火徹宵,數十個官吏沒日沒夜錄入, 數日之後, 才將此戰傷亡清點完畢。
發現叛軍除發刑徒外, 還在北城三丁取一,五丁取二,徵庶民上萬,也傷亡慘重。
刨除戰場的損耗,還有賊軍靜默之策以及修築城防、宣明軍不事生產寇掠富戶以充軍資、近乎無官府狀態的豪族私鬥之類的傷亡……
算下來長安之戶十損其一,竟然有將近十萬人在這場兵災中殞命‐‐
駭人聽聞,然而這已是最快結束戰爭的止損之耗。
……
十日之後,長安城內的叛軍已基本肅清,各處餘火撲滅,城樓初整。遂開城門,通商旅,人煙漸起,市井貿然。
半月後,期盼已久的好訊息從北方傳回來‐‐李延照在燕山之下大克敵軍,斬首一萬,俘虜大都尉、大當戶,獲牛羊上萬。敵軍銳氣大挫,倉皇北遁。
但再往前便是荒漠,派出幾支追兵都被風沙迷途,無功而返。窮寇莫追,強行用兵不祥,李延照請示是否撤軍駐守,整葺城池,修復受損長城,以待來年。
這已經是最好的訊息。這次徵戰驚心動魄,外敵內患齊發,長安和北境都艱難萬險。幸而都有驚無險,雖然付出了沉重傷亡代價,但頭一次逼退塞上控弦,扭轉與戎狄的攻守之勢。
陣前犧牲的蕭用之封忠烈侯,以王禮下葬。李延照、劉堯皆得封侯賜金。大犒三軍。
又遣大將領州郡兵伐臨淄國,三月乃克,殺臨淄王,盡誅家中老小百口人,臨淄國去國置郡,遷臨淄富戶十萬戶到京畿,進一步弱邊戶強京師。
齊地豪族背井離鄉,扶老攜幼,行列裡滿載財資、經卷,在冬天以前才到長安,盡遷入長安東城&ldo;江陰裡&rdo;,此是後話。
在長安恢復往日繁華之後,最引人矚目的一件事,莫過於對鄭氏的處決。
先是,齊凌下詔令鄭沅到廷尉王倫處受審‐‐因當朝向來有三公不下詔獄一說,丞相作為一國宰輔,也代表朝廷的顏面、天子的顏面,所以按照&ldo;故事&rdo;,鄭沅接到此詔便應當立即自我了斷。
但鄭沅貪生怕死,遲遲未決,竟自擬訴狀,親書上千字向廷尉陳情,表示自己忠心耿耿,乃一步一步被皇后逼反,試圖攀咬朱晏亭自救。
此舉徹底激怒了齊凌。在他授意之下,這案件倒真像模像樣過了廷尉寺,搜出眾多贓證,還有舞陽長公主府上婢徐令月等人證,揭露鄭氏至少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