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望,爆發出鬥志眼裡只有殺戮。東斯軍隊鼓聲隆隆,副統帥親自上陣殺敵使士兵深受感染,奮勇抵抗終於止住了頹勢。
東斯步兵開始發揮他強大的殺傷力,雙方要比狠比兇殘,明顯東斯陣營佔上風。士兵用身體作為盾牌吸引對方攻擊,然後雙手抓住對方刺來的長矛,創造機會讓同伴上前揮砍敵人。不需要任何技巧,只需要有人勇於做出犧牲。達斯巴士兵在這種不要命的戰術面前,靈活戰陣,鋼鐵意志以及軍事紀律不再具有優勢。
好在達斯巴軍團裝備比東斯人優越,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通常達斯巴士兵裝備頭盔、皮甲,大盾牌,還有脛甲。重灌步兵則是鍊甲或板甲起到了一定防護力。東斯軍隊用血肉之軀組成防線,他們的真可謂勇敢。面對敵軍刺來的長矛沒有躲閃而是敞開胸膛朝敵軍撲去,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戰鬥下去。
被刺中身體的東斯士兵緊緊的握住敵人的長矛不鬆手,給同伴和身傍的戰友撥開重灌士兵的頭盔,一劍紮下去。雖沒有達斯巴戰陣殺傷力強,士兵之間配合相當默契,足可以撕碎敵方陣營。眼看戰陣被敵方一塊塊撕開裂口,有覆滅的危險。達斯巴軍團指揮官萊斯克派出了混編大隊。這是他手裡唯一的機動兵力。
混編大隊是一支數量有限的雜牌軍隊,他們來自不同地域,達斯巴軍團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會收編當地的青壯年組成一支隊伍。武器裝備五花八門。他們喜歡用撞擊和揮舞手中的巨斧敲碎敵人的頭顱。混編隊伍中還有來自斯特林城的死囚和角鬥場上的角鬥士,他們戰法靈活,沒有戰士那樣的紀律觀念和堅韌意志。不與敵人的重灌步兵交戰。專找敵人的輔兵動刀子。
儘管混編大隊投入戰場後,給東斯陣營帶來了一定傷亡。並且擊潰了輔兵方隊,令東斯國弓箭手無力還擊。弓箭手在角鬥士、囚徒、少數部族士兵面前根本無力招架,有著豐富格鬥經驗的角鬥士盡情的發揮他們的殺人技巧。但改變不了左翼被擊潰。
“快,去支援左翼”,萊斯克將最後的預備隊也派上了戰場。戰爭進入焦作階段,指揮官已經施展不出指揮藝術,戰爭勝負由實力來決定。誰擁有士兵數量更多,誰就決定了戰爭走向和結束時間。萊斯克已經無兵可派,放眼四周身邊只有傳令兵、親衛、旗手。而東斯國大王子手上還有數千人的預備隊。全是騎兵其中四百名士兵是他的親衛隊。
達斯巴軍團一旦潰敗,東斯國騎兵們就負責展開追擊擴大戰果。此時此刻萊斯克才意識到低估了東斯軍隊的能力。東斯國大王子勝券在握,完全可以耐心等待達斯巴軍隊潰敗。但他希望在戰爭結束前,看見向來英勇的達斯巴人,會出現怎樣的驚恐表情。他對手下吩咐道:“讓不死軍團出來活動活動”。 。 想看書來
4。9黃金斗士
達斯巴帝國,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戰火烽煙中成長。擁有完善軍事組織,士兵裝備精良,紀律嚴明,在同一時期的西大陸上罕有敵手。萊斯克所率領的第十一軍團駐守在最東端的邊境上,常年抵禦東斯國入侵。對於敵人的戰術和慣用伎倆相當熟悉,只要擊潰東斯軍主力戰團,貌似強大的軍隊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萊斯克明知是以寡敵眾,根本不把東斯國大王子率領的軍隊放在眼裡。採用老式戰法,把軍團分解為以中隊為核心的小單位。各兵種混合編組,長短兵器科學排比小而密集的隊形機動性大,可靈活調配。主力依次配置成三線,第一線為長矛兵中隊。第二線為重甲方隊。第三線為後背兵中隊。輕步兵成散開隊形列在兩翼。少量的騎兵負責騷擾敵後。
首先由弓箭手和標槍手向敵陣前沿發起攻擊,打亂敵方陣型。各中隊連續突擊,務必用泰山壓頂之勢擊潰東斯軍團主力。一旦敵方陣形鬆動,後備兵則全線出擊徹底殲滅敵軍。若是攻擊受挫,後備兵則掩護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