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2 頁)
「所以,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如何打消老臣們的疑慮上。他們都是效忠太上皇多年的舊人,如今新君即位,自知不容,是以……」徐衛說到此處,沒有再說下去,因為意思很明白了。
何灌臉上,一時陰晴不定。手中茶壺仍舊提著,連漸漸傾斜也不知道。當那茶水倒在地上的聲音驚醒他時,突然將壺一扔,摔個稀爛!也不和徐衛說半個字,撩起衣擺就往外跑,一陣風似的旋了出去。
望著那一地的瓷片,徐衛苦笑一聲:「是得安排幾個負責起居的親兵了,這官僚作風該有還得有。」
就在何灌被召見的第二天,趙桓下詔。太上皇后鄭氏雖不居禁中,但其新居寧德宮還是極盡奢華,為此,他不惜勒緊褲腰帶,連自己的膳食也減少了。
趙佶在給東京的御批之中,還提出了一點。那就是「吳敏,李綱,令一人來」。他心裡有數,兒子身邊,目前恐怕就是這兩個人能呼風喚雨。趙桓從其言,派李綱前往順天府迎接太上皇回京。在李綱啟程之前,朝廷已經頒下明詔,廣告全國。表示對追隨太上皇南巡的官員,非但不予追究,還要厚加賞賜。就連聲名狼藉的高俅也因為「扈從上皇,宣勞既久」進封簡國公。這種種跡象,逐漸打消了趙佶以及童貫等舊臣的疑慮,再加上李綱極力遊說,道君太上皇終於在靖康元年四月返回東京!
趙桓的一大心病終於去除,他沒有忘記替他出謀劃策,鞍前馬後效勞的功臣們。趙佶回京不久,他就降下詔書,說步帥何灌,久歷戰陣,勞苦功高,實為武臣之楷模。特進梁國公,就連他吃了大敗仗的兒子何薊也跟著沾光,擢升為樞密承旨。
何灌逃過一劫,自然想起是誰幫了他大忙。可徐衛的官階現在是提不上去,提了也對他沒好處。想起他曾經拜託自己的事,遂於官家面前奏了一本,說靖綏營擴編之後,徐衛難處很大,特別是缺少統兵官,是不是請朝廷考慮一下?趙桓正在慶幸聽了何灌之言,沒有鑄成大錯,自然是有奏必依。命將各地推薦的豪傑之士名冊,先拿給何灌去選。又下詔,各路王師中,若有合適人選,也可徵用。但規定,至多隻能平級調動,也就是說,以靖綏營的規格最高也只能調到都頭一級軍官。何灌好不鬱悶,那各地推薦的豪傑還有些選頭,都頭一級的統兵官能有什麼用?
他覺得面子上有些過不去,再三考慮,想到徐彰徐勝父子剛剛進京,一切還未安頓完畢,徐衛如今在京作官,也沒個落腳之處。自己名下倒有幾處宅子,不如借他一所暫住。反正也有心和徐家結親,將來作為嫁妝,順理成章,不怕徐家不接受。可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官家就已經將沒收「六賊」之一王甫的一處宅子賜給了徐彰。
這日,徐衛體諒士卒連日操練十分疲勞,命歇息一日,只作少量訓練便可。徐彰派人來到營中,讓他若是得空進城一趟,說是三姐四嫂到了。徐衛想到今日也無甚要事,再說三姐四嫂許久不見,難得一家人團聚,回去一趟也無妨。遂將軍務交於兩位副指揮使張慶和王彥,自己就隨家僕趕往城中。
那官家御賜的宅子位於西水門內,原是奸臣王甫私宅,雖稱不上奢華宏偉,卻也十分別致。前後院落加起來,房屋也有十幾間,且配套完備,臥房,書房,花園,馬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徐衛在家僕引領下行至門前,剛一下馬,只見一個伶俐的小廝奔過來,一把牽住韁繩,滿臉堆笑道:「小官人回府了。」
「這是……」徐衛向徐家老家僕問道。
「何太尉忒客氣,聽聞遷了新居,便送來兩個丫頭,一個老媽子,並兩個小廝。老太公再三推辭,人死活要送。本來要等小官人回來問問,這不,已經幹上活了。」老僕回答道。府裡的太公官人們都升了官,還搬到京城來,這讓下人們底氣也增加不少,說話都大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