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第3/5 頁)
含糊不清。
延安伯顧不上這些了,好不容易找到驍勇侯的錯處,不能就這樣不了了之。
他派了親信去山海關調兵,讓山海關的部分餘部調往真定。
留守山海關的是老驍勇侯盟兄的親侄子,私下裡就連沈硯也要叫他一聲伯父。見延安伯派人調兵,他一口回絕:“本官只認驍勇伯的虎符,沒有虎符概不出兵。”
延安伯要的就是這句話,他立刻以此為由參了驍勇侯,硬生生給驍勇侯安上了謀權篡位的罪名。
這件事傳到了西山大營,西山大營立刻沸騰起來。驍勇侯在前方衝鋒陷陣,馬革裹屍,京城裡這群尸位素餐的傢伙卻要在他背後捅刀子,這和韓前楚陷害尹宸有什麼區別?
驍勇侯可不是尹宸能比的,驍勇侯是世襲罔替的一等勳貴,是皇親國戚,他和兒子沈硯都是儀賓。
西山大營是出名的少爺兵,大多都是勳貴子弟,甚至還有皇親國戚,在他們眼裡,十個尹宸也比不上一個驍勇侯,現在驍勇侯被人陷害,下一個或許就是他們家了。
誰也不知道,就在前幾天夜裡,秦珏悄悄回到京城,約見了駱淇的叔父,建明侯家的二老爺駱明。
駱明就在西山大營。
第九一五章 五千人
其實秦珏與駱明是老相識了,只是他不願意承認而已。早在羅錦言七歲那年,他和駱明在同一天認識了羅錦言。而且羅錦言只看到了駱明,卻沒有親眼見過他。
駱明是老建明侯的小兒子,年少時因為和李貴妃孃家親戚打架,被老建明侯送去守城門,偶然遇到了羅錦言和七兄弟。幾年後,駱淇在秋圍中拔得頭籌,成為京城勳貴裡最耀眼的人物,駱家也重新走進人們視野,只是駱明生性懶散,任憑侄兒出人頭地,他在西山大營裡依然混日子。
駱明雖然沒有建樹,但他充分繼承了勳貴子弟們所有的特性,吃喝嫖賭無所不精,這讓他在西山大營裡結交了一大堆狐朋狗友,這些人和他本就是一個圈子裡的人,經歷相同,喜好相同,看待事情也相同。他們看不上武進士出身的韓前楚和尹宸,但是對於和他們的沈家卻是推崇倍至,何況沈硯還在京城時,沒少讓他們贏錢,他們手頭緊的時候,也沒少花用沈硯的銀子。至於延安伯嘛,雖然也是勳貴,可是直到現在,西山大營裡還流傳著延安伯跑到驍勇侯面前給沈硯告狀的笑話,他們壓根沒把窩窩囊囊的延安伯放在眼裡。
現在驍勇侯在前方打仗,用身家性命保護著京薊安全,延安伯和內閣的那群廢物卻在背後捅刀子,這是想趁著戰亂,拿一等勳貴開刀嗎?
駱明向他們說的時候,抹了一把眼淚:“就我侄子那本事,八成早就讓人看不順眼了,他們整治了驍勇侯府,下一個就要輪到我們建明侯府了,你們也別閒著了,快去求求延安伯世子吧,唉,以後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了。”
“去他媽的!上次延安伯世子和老子賭錢,還欠著一千兩,讓老子去求他,去他媽的,敢動老子家裡,老子的大朴刀也不是吃素的!”
“延安伯家算個什麼東西,如果不是驍勇侯不在,殿前什麼時候輪到他們家說話了,你們記得吧,從高宗皇帝那會兒直到現在,宗室就沒和他們們聯過姻,再看看咱們這些人家,哪家沒和宗室沾親帶故?他們家算個屁!”
。。。。。。
幾天後,延安伯親自到西山大營,原本是要看練兵,讓西山大營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守衛京城。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到西山大營後連一杯茶還沒有喝完,外面便鬧起來了,他帶來的人雖然也不是吃素的,但是跟著他在五軍都督府隱忍多年,按理也不會一點就著,可今天不知道是怎麼了,幾句話就被撩撥起來,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演變成上百人的群架。
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