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第2/2 頁)
了幾個位置圈起來,然後開始拿器械,準備開顱。
根據蘇宇剛才的敘述,還有姜宜凝的職業判斷,她圈出了三個位置。
切開頭皮只需要尖銳的手術刀,可是開顱,卻需要用一種特製的小錘子一樣的器械,在顱骨上敲打。
現代意義上第一臺開顱手術是1884年在英國進行的,不過手術後不久,患者就因為併發症去世。
1887年,美國醫生也進行了一臺開顱手術,這臺手術很成功,患者一直活了三十多年才正常去世。
姜宜凝在後世西方的醫學院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對這些歷史耳熟能詳。
看著手邊的手術儀器,她深深嘆了口氣。
這種儀器,是西方幾十年前用的工具。
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西方國家在科學上大發展的時候,這個國家被封建皇朝禁錮,落後就要捱打,國際社會就是叢林社會,沒有人給你講溫良恭謙讓,更沒有人給你扶貧。
而現在,新的國家剛剛拜託百年戰亂和封建桎梏,開始了大展拳腳的大發展時期。
起點雖然低到地平線以下,但總比不思進取要好。
好在她在博物館裡見過這種原始初期的開顱儀器,知道怎麼使用。
她拿起自己從後世帶來的那柄手術刀,在她之前圈出的位置,切開頭皮,接著止血,然後切開一層層的肌肉組織,直到皮瓣,才露出顱骨。
這時就需要她的小錘子出場。
拿著小錘子控制力度,尋找著顱骨上脆弱的地方,一次次敲擊,等鬆動之後,再配合自己那柄鋒利無比的手術刀,切開顱骨,已經看見了紅紅的大腦。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