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4/5 頁)
身邊,伴他讀書,直到出事前,足有六年之久。
‐‐這中間還有個緣故,當日太子選伴讀時,永寧侯府報上去的本是世子周連政的名字,他比太子大了兩三歲,年歲還算相當。不知怎麼的,最終選上的卻是根本沒報名的周連營,他比太子足足小了七歲,周侯爺夫婦詫異極了,但皇命已下,違抗不得,只好把小兒子送了進去。
剛進東宮時周連營年紀小,還不是如今性情,在家受寵慣了的豪門驕子,很有幾分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面上看著比另一個一樣年歲不大的伴讀雷元文懂事知禮,其實論起膽大不遑多讓,跳脫起來連講官都敢整治。
呆了一半年,慢慢覺出艱難來。太子是元嫡長子,儲君身份原該穩如泰山,但因皇帝偏心次子,元後早逝,繼後又有自己的心思,太子在內宮沒有援手,處境比永寧侯府原先預估的要差許多,卻也沒什麼法子可想,侯府手再長,也伸不進去禁宮干涉皇帝家事‐‐何況侯府手還不怎麼長,在京裡上層盤根錯節的那些世家豪族裡,大約也就算個中等,連偏上都偏不上去。
這種情況下,當時共選了四個伴讀給太子,兩個年級小些的是他和雷元文,還有兩個年級大些的,那兩個年紀大些的撐了兩年就撐不住了,接連告病,先是幾天來一下,後來就索性告了大假,直接不來了。太子沒有自己的勢力,皇帝又睜一眼閉一眼,竟就由著他們去了。
只留下周連營和雷元文兩個,被太子取笑為哼哈二將,雷元文年紀長周連營兩歲,但他是個心智發育晚些的人,聽到了還以為有趣,哈哈哈笑瘋了。周連營卻知道,太子明著是取笑他們兩個,其實是自嘲,暗裡把自己比成廟裡的泥菩薩了。
心酸至此,周連營的中二期還沒怎麼開始就結束了,講官再敷衍太子,翻來覆去給太子念什麼易經之類,卻不逐句分析句意,他也不跳了,老老實實地跟著背,雷元文要跳,他還壓著。直等隔天或隔幾天換到另一位負責的講官,才把背的句子一句句問他,請他講解。
深宮無情,周連營表面上的稜角被一點點磨去,性情漸漸變化,一天比一天溫和內斂,像是一顆被高明匠人打磨過變得圓潤光滑的玉珠,但內裡的銳氣卻始終如一,無論情形如何艱難,他始終未曾像另兩個伴讀一樣,有過退縮之心。
太子將會是個明君‐‐陪伴太子年歲越久,他越深信這一點。
順帶一提,雷元文也沒退縮過,不過他的理由是:&ldo;我才不回家去,跟著太子念書快活多了,家去天天挨手板,太子從不揍我,我要是有個像太子一樣的爹該多好啊!&rdo;
嗯,因為他是個沒心眼的,說話的時候沒避人,這話最終傳到他老爹耳朵裡去了。俗話說君父君父,太子雖還差了一級,現在只是儲君,但雷元文把太子比成爹也不能說大錯,他爹不好為這個揍他,乘他休沐回家,另尋了個理由,說他字寫的醜,痛痛快快比平時翻了倍,共打了他二十下手板,方把悶氣出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