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3 頁)
但是孩子難免嘴饞啊,李老太太只是一笑,有些事兒嘛,該糊塗時就要糊塗。李老太太不但沒揭穿,還若無其事的讓人泡麥仁茶來給他們喝,那個消食。
天色近晚,太陽已經落到山後頭去了,暮色四合,晚鴉歸巢,寺裡的和尚敲起鍾來。一聲接著一聲,連綿不絕的在山間迴蕩。晚飯是粥,清炒素蝦仁,素魚翅,還有另兩樣素菜。下午姐弟三個都墊過了肚子,晚飯就不大吃得下去。李老太太一笑,吩咐他們晚上別出屋子,早些睡。
朱老太太胃口也不好,雖然朱慕賢說了好幾個笑話兒,朱老太太也很捧場的笑了,但是有年紀的人,本來胃口也好不到哪兒去。
瞧,這樣上進、又孝順的孫子。
吃過了飯,上了茶,朱老太太才把信拿了出來。
朱老爺子把兩封信都看過了,他多年宦海浮沉,當然沒有如老妻一樣怒形於色。
&ldo;賢哥兒呢?&rdo;
&ldo;說是書院裡先生布置了兩篇功課,用功去了。&rdo;
說起孫子,朱老太太自然是滿心的讚許。但再一想到他那對不成器的爹孃,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要壓服兒子,朱老爺子還是有辦法的。畢竟大兒子有所求,既然有所求,就有弱點任人拿捏。
不過這個兒媳婦,她可不大通情理,跟她曉之以理是沒用的。
那就只能誘之以利了。
第七十三章夜話
朱老爺子給兒子的回信並不太長,只寫著,縣試在即,朱慕賢當一心應考。考中之後,這說親的底氣自然再添三分。這些不過是套話,朱老爺子也知道這些打動不了大兒子,關鍵還在後頭。信尾輕描淡寫的添了句,韓主事混跡官場二十來年,不過由八品升到了從六品,現在的差事還是個暫署的。他兩個兒子到現在還都沒混上品級。
人們常把官和吏混在一起說,但是官和吏是完全不同的。韓家那兩個孫子就只不過是小吏,根本算不上是官。
瞧,人家就算能提拔,肯定先提拔自家人吧?自家兒子孫子還憋著呢,能提拔孫女婿和親家公嗎?只要有機會,人家為什麼不把自己兒孫提攜起來?可見能力十分有限,別是畫個大餅給你,等女兒一嫁出去,人家應承的事情就不兌現了‐‐以韓家子孫的現狀來看,這兌付能力值得懷疑。
朱老爺子相信大兒子會做出明智的判斷。
知道對方不過是給一個空頭許諾,他絕不會拿兒子去做賠本買賣。
至於大兒媳婦那邊,則是朱老太太出馬,給她的信也不長。朱老太太壓根兒一句廢話沒有,她只問,於佩姿能有多少嫁妝。
以於家現在的狀況,別人不知道,朱老太太是心中有數的,相信大兒媳婦也是心知肚明。於家已經連外面的光鮮都快維持不住了,就算有錢,她父親和她繼母,能給她出多少嫁妝?能湊出八抬嗎?現在朱家大房二房三房爭產,大房理當會分得多,二房三房分得少。而朱慕賢也有兄長,將來他和他兄長分家,他能分多少?倘若媳婦再沒錢,兩口子一起捱窮麼?
若是換一個人看這信,肯定會想,我兒子自己有本事,幹嘛需要靠媳婦的嫁妝?
但是朱老太太瞭解自己的兒媳婦,她絕不會想著這個,而會想著,平白能得媳婦的嫁妝錢,那為什麼不去得呢?長子承繼家業,小兒子分家是一定會吃虧的。那就一定得給他尋個嫁妝豐厚的媳婦,要不然兒子下半輩子怎麼辦?
於佩姿當然是她的外甥女兒,嫁進來了當然和她一條心。但是於佩姿能有多少嫁妝?八抬?十二抬?能不能折出五百兩銀子來?
朱老太太相信大兒媳婦心裡能算得過來這筆帳。
她要是真心疼愛自己的外甥女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