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信介的決意(第1/2 頁)
德川家康在駿河,遠江兩國四處出擊之時。
信介在飯盛山城,第一次召齊了全部家臣。甚至叫來了,領地內的所有地侍。
所謂地侍,是一群在鄉野中頗有勢力的,無主武士。
因為並非領主的家臣,戰爭時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受不受徵召,甚至加入敵方也是有可能的。生活卻算不得富裕,平時還得親自勞作。
遊佐氏作為藤原秀鄉的末裔,傳承數百年。這些地侍已經習慣於聽從遊佐家的徵召。不過,信介這次打算更進一步。
“諸位,凡有三町及以上土地者,每戶必備一副鎧甲,戰時接受徵召。有六町以上土地者必須拆為兩戶。”
三町土地將近四百石。購入一套過得去的裝備,只需要這戶人家,繳稅後年收的五分之一。雖然算不上便宜,但完全裝備得起。
眾人一臉平靜的接受了信介的提議。即使是信介擔心受到反對的分戶決議。
“這些人,都將被登記為家臣。”包括沒徵召的,家中土地卻足夠多的農民。信介也打算納為家臣。
“開荒獲得三町土地者,亦可列為家臣。開荒地歸個人所有,頭三年無需繳納賦稅。無法種稻的山坡地也可以累積面積,一町按半町稻田計算。”
河內國開發得很早,利於耕種的平原基本都開墾完畢。只能鼓勵開墾不便種稻的丘陵。雖然沒法拿來種大米,但是可以用來種大豆。
幾百年的素食習慣,豆製品的品類已經發展得非常豐富。大豆也是十分重要的食材,用山坡地來種的話剛剛好。
信介把本地豪族大量得收為家臣,一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領國,另一個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下級武士,以提升軍隊的組織度。
信介參考的是長宗我部的一領具足政策。其實很多大名都有類似的政策。比如武田家就劃分出了專門的軍役眾,透過參軍減免家中賦稅。其他的百姓則不受徵召,只需上繳賦稅即可。
“諸位,領內的關所,責令限期拆除。”
與把地侍收為家臣不同,拆除關所的政策影響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殿中的議論聲很大。
“安靜。北面的山城國,關所皆已廢棄。南河內的關所也正在拆除。我們北河內在中間卻保留關所,不能做如此白目之事。非得等來信長公的強制命令。”
“但是,主公。西面的攝津和東面的大和可都沒動。”
“閉嘴,此事已定,爾等執行即可。”
考慮到家臣中,有很多在領內私設關所,貿然要求廢棄定會遭到反對。信介事先已與領內關所較多的家臣做好了溝通,會從其他地方給予補償,以確保裁撤的順利執行。
“尋找製造味增,梅乾的工匠,擇其優秀者收為家臣。”
殿中的議論聲更大了,因為收匠人為家臣算是很叛經離道的事情。
在拆除關所之後,就少了一個財政來源。信介想要透過開發特產進行彌補。卻發現河內似乎只有稻米的產量實在是多。
思來想去之後,信介選擇了梅乾與味增。這兩種都在作為軍糧而使用。
梅乾是作為解毒劑與開胃藥。味增則經過熬煮,晾曬之後製成味增玉,用水沖泡成味增湯即可食用。
兩者的原料,梅子和大豆正好也不佔用稻田,正是十分適合的特產。
賣出的收益正好可以彌補拆撤關所造成的損失。
得益於事前溝通的原因。即便議論紛紛,反對的聲也不大。
“所有家臣,無論男女,十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強制到飯盛山城,居住並接受教育。飲食開支由我負責,每十日休沐一日。”
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於發育高峰期,而素食的習慣太容易造成營養缺乏,特別是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