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徵朝之始(第2/2 頁)
笑容愈發抑制不住,最後演變成了仰天大笑。
“朝鮮的王都漢城,已被攻下。踏平朝鮮指日可待。”
“恭喜主公,得償所願。”
“等到擒獲朝鮮國王李昖,我就親征寧波。到那時,我要當明國的關白。”
信介都不知道該從哪裡糾正好了。
寧波那裡只是市舶司所在地,並不是首都。只是這個市舶司專管與日本的朝貢貿易罷了。而且明國從來都沒有關白這個官職,該職是藤原基經設立的。
……
在奉行眾的安排之下,各個大名的備隊星羅棋佈的圍繞著名護屋城。信介的備隊被指定到了名護屋北面的一塊兒地方。
營寨得自己搭建。由於來的晚,周圍都沒有什麼可用的材料。
好在因為三十萬人的聚集,吸引了不少商人來此,其中就有能夠提供築營材料的商人。
這些商人,一邊向名護屋周邊的軍隊提供著各種商品。一邊收購著從朝鮮劫掠的各種物資,甚至人口。
與信介熟識的近畿商人也在其中。託他們的幫忙,信介與不少大名都達成了交易鐵炮的意願。遷到關東之後,商業局面總算開啟。
同時傳來的好訊息是,小西行長攻佔了平壤。至此,日軍幾乎完成了對朝鮮三都八道的壓制。而距離登陸釜山之時,還不到兩個月。
羽柴秀吉得到訊息後,高興得跑回了京都,並向天皇遞上奏摺。
其中所寫,要在三年後將天皇遷往北京。並將周圍十餘國作為天皇的御料地。而秀吉自己,則計劃移駐寧波。以此為基地,出兵征服天竺與南蠻。
雖然陸上進展順利,朝鮮王國軍隊幾無再戰之力。但是在海上,由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數次擊敗日本水軍。
勢如破竹的陸上軍隊,因為補給困難將要陷入困境。
雖然臨出陣前,秀吉有考慮到語言的差異,給各只備隊都配備了通曉漢字的高僧。但這也只是解決了與朝鮮貴族的交流問題,對不識字的百姓無可奈何。
打下的土地無法立刻投入生產,即便熬到秋收也獲得不了多少糧草。
而原計劃作為主要補給線的海路,卻不斷被朝鮮水軍襲擾。
日本水軍的戰場一直是在較為狹小的海灣之中,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以撞擊戰開始,以接舷戰結束。即使現在已經把鐵炮與大筒搬上了船,也依然如此。
而朝鮮水軍,不光有特意為朝鮮水域所設計的板屋船,作戰方式已經是以遠端射擊為主。
板屋船是一種帶有水密隔艙的平底船,在海岸破碎,水況不明的朝鮮水域,能以較小的轉彎半徑實現轉身。對比日本船來說,更加靈活。
所以朝鮮水軍才有能力威脅到日軍的補給線。
同時,幾乎逃出國的朝鮮君臣總算求來了明國的援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