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蓋住了,白白便宜了歐洲人。
汪直與隆慶開海。有因果關係。首先,明朝廷在抗倭鬥爭中發現&ldo;倭寇&rdo;實際上大多數是沿海居民,而頭目也基本上是沿海豪強,認識到汪直等海商走私集團是&ldo;海禁&rdo;政策結下的苦果。&ldo;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後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rdo;
其次,開海也是民間貿易與官方長期鬥爭的結果。海外貿易由官方全面控制本身就違背經濟規律。且經過長期的鬥爭與發展,走私性(或海盜式)的私人貿易的蓬勃發展與官方貿易的滯後已是事實,只是朝廷是否願意承認而已。從長期來看,開海、官營向私營轉變成為大勢。
再次,開海也是為瞭解決財政危機。南倭北虜軍費開支巨大,且政貴族官員貪汙奢風日盛,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危機。開海設關收稅可為一大良策。
王直汪直如果真的受命於日本人(漢奸),為日本的利益來國內搶掠,那他就不可能有請求朝廷開放海禁的政治訴求。也不可能為了這個訴求而丟掉性命。
如果汪直只是一個受命於日本人,為日本的利益行事的倭賊,朝廷也不可能在汪直被捕兩年內分成兩派為是否開放海禁而辯論。我認為,近代把汪直看作是中國武裝海商的論點是正確的。汪直攻城掠地的行為應該是中國明王朝和中國海上貿易集團兩個政治勢力的交鋒。汪直所代表的,是沿海地區中國廣大居民要求開放海禁的願望,代表的也是中國人的利益。中國的力量。汪直們的後代,就是我們稱之為民族英雄的鄭成功。而鄭成功本人則是有日本血統的。汪直所欠缺的,不過是一個時代的機遇,如果汪直也遇上明王朝的託孤之任,也可以和殖民者的艦隊對抗,那後世對他的評價,是不是完全不同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