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金陵城的現狀(第1/2 頁)
話說回來,此時正值大明王朝時期,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可以說是處於一個人口紅利期。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存在,使得各種生產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而當時間推移至十七世紀,隨著開海互市政策的實施,一場前所未有的時代浪潮被悄然掀起。大明的百姓們紛紛揚帆出海,足跡遍佈全球各地。他們將大明精湛的製造技藝帶往世界各個角落,讓全世界有機會領略到大明帝國強大的工業實力。不過,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並讓全世界深刻感受到明朝的製造力量,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光。
再看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明朝當下這個階段,它似乎顯得有些憋屈和憤憤不平。就連生活在此地的老百姓們,心中也或多或少懷揣著一絲不滿情緒。遙想當年,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成功篡奪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令人意外的是,他在南京僅僅逗留了短短兩年時間,便毅然決然地決定將整個皇城遷至遙遠的北京。自此以後,大明朝的政治、軍事核心區域也隨之向北遷移。曾經作為明太祖朱元璋親自選定並大力建設的都城——南京金陵城,如今只能淪為一座留都,地位已然大不如前。
然而,由於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坐落在南京金陵,而龍脈所在的安徽鳳陽距離江北亦是近在咫尺。
朱棣本就透過非正常手段奪取皇位,內心深處難免心虛不安。因此,在他遷都之後,自然不敢輕易對南京做出其他變動。
此後繼位的諸位皇帝,出於對祖先的敬重之情,從名分與榮譽方面考慮,依然保留了南京那獨特且重要的政治地位。
實際上,除卻內閣以外,南京城中應有的各類機構可謂一應俱全。可當時間推移至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時,這位特立獨行、思想前衛的皇帝實在太過超越時代,以至於南京方面有些難以跟上其步伐。於是乎,相較於京城而言,南京此處便缺少了軍機處、宣傳部、大明皇家公司以及大明皇家銀行這四座關鍵機構。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機構有無存在,於南京城而言其實並無太大影響。畢竟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坐鎮,即便再多的機構也不過只是徒具形式的擺設罷了。
且看那南京城中,各類大大小小的衙門星羅棋佈。其中有掌管皇室宗親事務的宗人府,統轄軍事大權的五軍都督府,分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政務的六部衙門,負責監察彈劾百官的都察院,傳遞奏章、溝通上下的通政司,主掌司法審判的大理寺,輔導太子的詹事府,匯聚天下文人雅士的翰林院,培養國家人才的國子監,主管祭祀禮儀的太常寺,接待外邦使節的鴻臚寺等等。然而這些看似威嚴莊重的衙門,實則大多如同聾子的耳朵一般,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純粹成了一種擺設。
再將目光投向北方,北京所在之府乃是順天府,其周邊區域便是北直隸或是京畿之地。這裡作為國家政治中心的核心地帶,自然是備受矚目。
而反觀南方的南京,其所對應的府衙則是應天府。這應天府所處之地即為南直隸。說起那位應天巡撫毛一鷺啊,可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別看他頂著個應天巡撫的名號,實際上就連南京城的邊兒都沾不著呢!他的府衙遠在蘇州,只不過是掛著應天的名頭而已,對於南京城內的任何一處地方,他可是一點兒也管不著呀!
話說到這兒,便能夠明顯地瞧出來,北京那廂的朝廷所管轄處理的皆是實打實的事務,其所掌管的範圍乃是整個天下,其中自然也涵蓋了應天府在內。
反觀南京這邊的朝廷呢,則大不相同。除開兵部尚書王在晉、呂維祺以及王永光(您沒聽錯,南京此地居然設有整整三位兵部尚書,不過他們橫豎都只是後備幹部罷了,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嘛!這可是經過崇禎皇帝親自特批的喲),再加上負責總督糧儲的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