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仁壽(第1/2 頁)
自然是不行的,世家門閥有人有財有兵馬,在哪朝都能建功立業,給爵位榮養,這是最起碼的,否則何必低頭效忠呢。
但李建成也能理解自己父親,他幼年喪父,這爵位不是沒有庶兄和李家的旁枝盯著,雖然本就該是他的,但這世間,也沒那麼多的理所當然。
只要還是李家人承襲爵位,那其餘武川家族也不好說什麼,無論皇帝是出於什麼考慮,或是看在誰的面子上,總之這爵位還能順順利利落在年僅七歲的孩童身上,怎麼也可稱一聲皇恩浩蕩。
而且後來還讓李淵擔任千牛備身讓他能在宮內平安長大。
李建成嘆了口氣道:“楊素倒不了的,不僅是太子要倚仗他,就是陛下如今也離不開他,在朝其餘人誰都不可能頂上左僕射的位置。”
楊素或許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優點也是不可否認的,上馬出征戰無不勝至今無一敗績,下馬治國雖明顯要略微遜色高熲,但也不是其餘人能比得了的。
李淵想了片刻,也實在沒想到誰能替代楊素,楊素能替代高熲,也是因為他自開皇十二年便為右僕射,一直是作為制衡高熲的存在,門生故吏遍佈朝堂。
不是說皇帝任命某人是左僕射,某人就能自動擁有左僕射的權柄,且下面的官吏還會全心全意的配合,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熲做的多好,也有楊素拆臺,楊素才上位兩年不到,這就有人相約伐楊了,這兩位還都是人傑,尋常庸才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好吧,我會婉拒柳述。”
“您現在就應該去拜見太子。”
識大體在上位者眼中永遠優良品德,李建成也希望自己父親能往上走一走了,城門校尉,實在有些不好聽。
………
入冬後萬物凋零,皇后獨孤伽羅整日枯坐,望著窗外的飄雪緬懷著過去,也緬懷著自己剛逝去的兒子楊俊。
本就元氣大傷的楊俊在奪嫡中被楊堅毫不留情的斥責,在羞慚恐懼中病情更重,楊堅也終於有了幾分憐子之意,恢復了他上柱國的爵位。
只可惜於事無補,楊俊還是死了,皇帝廢朝而悼傷,獨孤皇后輟膳而摧痛,但這就是全部的愛子之情了。
楊俊的遺物,隋文帝下令全部燒掉,因為比較奢靡,並命令送終的用具都一定要節儉,才能讓後世效法。
這也就罷了,堂堂秦王,死後竟然連個碑文都沒有,皇帝只留下一句“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說的是很好聽,很有仁君賢主的氣度,若是他沒有下令徵發民夫擴建仁壽宮的話,那就更好了。
楊俊這一生先是被妻子投毒,接著又被父親拋棄,到死後,既沒有墓碑,也沒有兒孫主喪,堂堂帝子,尚不如一尋常百姓。
所謂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皇帝的態度,讓很多人都為之心寒,對待親子尚且如此,對待外人呢?
開皇初年的勵精圖治君臣同心之風一掃而去,只剩下上下離心人人自為身謀的局面,太子自然成了最大的贏家,幾乎日日都有官吏將校託人送信問好。
皇帝或許略有察覺,但他這時候只想享受自己為數不多的時間了,他更加篤信仙佛,下旨“有毀佛及天尊、嶽、鎮、海、瀆神像者,以不道論;沙門毀佛像,道士毀天尊像者,以惡逆論。
並且頒旨,廢用開皇年號,設用仁壽年號,寓意為福壽延年。
仁壽元年,空缺許久的右僕射之位落於邳國公蘇威之手,但這起落數次的老臣,也是投向了太子,才得以順利進位。
歲首才過去不久,新的年號顯然並未給皇帝帶來更多的福氣,皇后獨孤伽羅病逝了,這位聲名赫赫的皇后,死的卻是悄無聲息,整個京城誰都沒想到會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