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這樣,一篇公開點名批判楊獻珍同志的文章,就在康生親自導演下於七月十七日公開見報了。這一舉動的意圖何在?康生自己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五日的一次談話中說得明白。他說:&ldo;六四年&l;合二而一&r;鬥爭,……開始好象是學術鬥爭,我們也有意識地搞一下(學術討論),先引起大家講話,以後點了楊獻珍的名,提到政治方面了,這個鬥爭一來,楊獻珍就垮了。&rdo;
第四,升級和圍攻。
公開點了楊獻珍同志的名之後,康生說:&ldo;點名批判之後要逐漸往政治上發展,下步《紅旗》要開展政治批判&rdo;。按照康生的這一計劃和步驟,康生親自指揮《紅旗》雜誌,根據&ldo;&l;合二而~&r;是主張馬克思主義與修正主義&l;合二而一&r;,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l;合二而一&r;,帝國主義與殖民地&l;合二而一&rdo;&r;的調子,寫了一篇康生授意而又不署康生名字的文章。文章以什率名義發表,康生又絞了不少腦汁。用&ldo;本刊評論員&rdo;名義吧,康搖頭說:&ldo;從文章水平來看,用&l;評論員&r;的名義,分量重了&rdo;。用&ldo;本刊記者&rdo;的名義吧,康又搖頭說:&ldo;如用&l;本刊記者&r;名義,會使人認為只是個別記者的看法,不代表《紅旗》,分量輕了。&rdo;最後,他設計出了一個不輕不重的名義,叫&ldo;本刊報導員&rdo;!由此可見康生設計之周密,用心之良苦。不管文章用什麼名義,都以康生的既定方針為難。他說楊獻珍講的&ldo;合二而一&rdo;
是抹煞階級界限,取消階級鬥爭的階級調和論。所有文章就得反覆論證這個觀點的危害性。他說楊獻珍講的&ldo;合二而一&rdo;是適應現代修正主義的需要,幫助現代修正主義者宣傳階級和乎和階級合作,同時,也是適應國內資產階級和封建殘餘勢力的需要,給他們提供所謂&ldo;理論&rdo;武器。所有輿論也就一再宣揚開展鬥爭的必要性。表面看起來,康生指揮的這場鬥爭很熱鬧,實際上不過就是那麼幾句嚇人的空話。
康生於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在省市宣傳部長、黨校校長和報刊負責人會議上說:&ldo;合二而一&rdo;,不是&ldo;楊獻珍個人的問題&rdo;,而是&ldo;國內外意識形態上的階級鬥爭&rdo;。後來,他曾經佈置《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報刊,要把贊成&ldo;合二而一&rdo;觀點的來信來稿者的姓名、住址和單位登記下來,報送&ldo;反修哲學寫作小組&rdo;,以便&ldo;透過各省市的有關部門轉送原單位進行批判&rdo;。八月二十五日,康生又召集中央黨校和《光明日報》的負責人開會,讓他們迅速把討論&ldo;一分為二&rdo;與&ldo;合二而一&rdo;的情況,分大區按正反兩個方面1搞個統計資料,準備印發大區書記會議。這些都為康生在全國範圍內對&ldo;合二而一&rdo;進行政治批判作了準備。
所謂政治批判,就是把被批判者的申辯權利予以剝奪,置於被審判的地1 康生把贊同&ldo;一分為二&rdo;觀點的,叫做正面意見;把贊同&ldo;合二而一&rdo;觀點的,叫做反面意見。
位,實際上就是被批鬥了。當時,他們對待贊成&ldo;合二而一&rdo;的同志採取了會下攻心、會上交代、報上鞭撻相配合的形式,攻勢凌厲,來勢兇猛,確有一舉消滅&ldo;合二而一&rdo;之勢。這次批判,持續時間之長,株連之廣,迫害之慘是罕見的。對這個問題的批判,前後持續了十多年。楊獻珍同志除了被批鬥之外,還受到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