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引力波(第2/2 頁)
是透過一個確定的雙恆星系統。
兩顆恆星互相繞著對方轉的時候,不斷的發射著週期性的電磁脈衝,人類也是因為檢測到電磁脈衝,才發現的這個雙星系統。
這兩顆恆星,互相圍繞著轉動時,會引起週期性的引力變化,給相距遙遠的兩顆衛星,造成了微小位移變化。
而這種位移變化是有先後順序的,雖然只差了零點幾秒,仍然讓人類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
張斌尋找小行星的方案,可以說是這個方案的翻版,只是到了比當初實驗環境,更為理想的太空區域。
在這裡其他的干擾因素,都降到了最低,光壓,大氣逃逸分子,其他大天體的軌道變化,等影響衛星位移的因素,比地球同步軌道上,不知道理想了多少。
找到了小行星的大致範圍,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張斌充分發揮,畫格子找綠豆的精神,很快就找到了目標。
在望遠鏡的視野裡,目標只是一團模糊的黑影,根本就沒有任何細節。
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麼元素構成的,在這個區域內,充斥著大量的原始彗星,主要成分是冰,對星艦地球的用處並不大。
按照估算出基本的尺寸,也基本印證了彗星的可能性很大。
不能探明目標,當然也不能冒然發射探測器,無人探測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用一個就少一個。
星艦地球上的資源,雖然比以前管的要寬鬆點兒,但還是有嚴格限制的。
關鍵時刻,看似老派木訥的張斌,又想出來一個絕妙的主意。
光學望遠鏡看不清楚目標,不單只是距離的問題,目標的亮度太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張斌提出的辦法是,用大功率鐳射,照射那個目標。
這個辦法消耗的主要是能源,並不消耗稀缺的金屬材料。
強鐳射照射到幾個天文單位之外,光斑已經擴散的很大,照射到小行星上能量,已經微乎其微,但就是那麼短暫的十分之一秒,望遠鏡看清楚了行星的表面。
這是一顆外形像土豆的行星,或者說是一塊巨石。
直徑超過一千米,光譜分析應該是一顆鐵隕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