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一筆劃算的交易,150萬英鎊買下爪哇島!(第1/5 頁)
春節前的蘇州府,生機勃勃,萬物競發。
擁有50臺蒸汽機的江南紡織廠~
一管事走進噪音隆隆的紡紗車間,站在椅子上,用最大的聲音吼道:
“機器不能停,外面的船等著拉貨。”
“各位,辛苦辛苦啊。從今天開始到元宵之前,所有人的工錢按照3倍發。”
“除夕夜咱們廠設宴,在崗工人全部上桌吃飯,雞鴨魚肉,管夠。”
眾人紛紛點頭。
頭頂掛著一大橫幅:
產量!產量!還是產量!
……
工廠門外,貼著告示:
~凡能提高產量、升級工藝之本廠人員,方案一經採用,視效果大小賞銀20兩至1000兩。
懸賞是真的,而且效率超高。
上午彙報,上午就給賞銀,中午就開始改進。
一線的工人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他們在和機器打交道的時候確實能夠發現許多影響產量的痛點。
蒸汽機可以提供動力,但是動力傳輸和生產環節的不合理設計還有很多很多。
完善,再完善。
只為了提高產量。
各家工廠甚至派遣臥底到同行那偷師。
一家改良,家家改良。
軍備競賽是這樣的。一旦開啟就沒法停止。誰不跟,誰就會被同行卷死。
……
不止是江南紡織廠,吳國境內的幾百家輕重工業工廠都陷入了產量焦慮。
始作俑者——吳皇。
方式——金錢激勵。
奉旨,
採購署坐鎮大運河畔的胥江碼頭,用《借款條約》借來的首批1500萬兩白銀支付貨款,來多少,就收多少。
棉紡製品、鐵製品是採購大頭!其餘還有各類生活必需品零零總總20餘項。
誰的產能大,誰就能拿走更多的銀子。
……
闖關東、下南洋。
時代的大潮面前,機遇和風險並存,無數空白等待填補。
吳廷已經昭告天下,
無論是文官、武官、士兵、商賈、技術工、農民、乃至乞丐~茲要願意投身移民大潮,接受朝廷安排,下船之日皆可實現小小的階層跨越。
最差,也給50畝田。
主動報名移民之人又細分為兩類:
一類是分母,一類是分子。
分母,是數量龐大的普通移民。分子是官吏、巡警、技術工、商人。
透過分子將帝國意志下沉到分母。
總言而之,
分母多是經濟窘迫之人,吸引他們的是——擁有自己的田地。
……
宣傳署火力全開,吹的天花亂墜。
在那些說書先生嘴裡。
關外的畫風是這樣的:
一把攥出油、一眼望不到頭的黑土地,插根筷子也能發芽,去了就圈地,都是無主的良田。
想吃白米,自己種。
想吃肉,去山裡挖幾個陷坑。
想吃魚,撒網撈。
想蓋房子,想燒火,自己砍,到處都是樹。
南洋的畫風是這樣的:
一年到頭都暖和,沒有冬天。
一年三熟,沒有乾旱。
官府允許每戶抓2個土著當耕牛。
持續了數月的民間宣傳~
吳廷終於把移民話題給炒起來了,讓民間產生了模糊印象——出去了,就是人上人?
……
吳廷新成立了殖民部,陛下親自兼任以表決心。
各省報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