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半途之中(第2/2 頁)
被他放在了《步兵操典》和《陸軍實戰輯要》上。
此外,軍隊標號也不容忽視,因為明軍有自己的軍事符號。如果辨不清隊標和隊號的話,到時候連地圖和決心圖都看不懂,還打什麼仗?
好在潛意識中的碎片化記憶一直在給予他反饋,所以周長風的閱讀速度非常之快,唰唰唰的翻頁聲幾乎沒停下來過。
要是在後世,怕不是都能拿去拍量子波動速讀的廣告了。
根據他現在所知曉的資訊,周長風對這個世界的明軍已經有了比較直觀的瞭解,其現代化可不是閉門造車得出來的,少不了有歐洲國家的幫助。
與原處世界線在相同時間的大雜燴中國軍隊不同,在這個世界的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幾十年裡,法國人可謂手把手的教學與幫助明軍的現代化建設,稱得上是兢兢業業的指導老師。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生不可能和老師完全一致,何況作為學生的中國軍隊自己的底蘊也非常之深厚,如今的戰術體系大部分是明軍因地制宜的摸索出來的。
就編制而言,周長風所屬的禁衛第三旅是摩托化混成旅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編組模式之一。
混成旅是一種特殊的編制,屬於綜合型單位,明軍通常將之作為第一梯隊的戰略預備隊,因為其規模較小,便於快速部署,且可以獨立遂行戰鬥行動。
師雖然可以獨立遂行任務,但太大,部署不靈活;團雖小,可無法單獨完成戰鬥行動。
在四年前、也就是至昌三十二年的軍事改革之後,二旅四團制的四方師被三團制的三角師所替代,原本作為從屬單位的旅則被單獨拎了出來,成為獨立的特殊編制。
在本質上,混成旅其實是一個迷你版的師,而標準編制表中,它是這樣組成的:
本部——旅部、衛戍隊、憲兵隊、通訊隊;
勤務支援單位——輜重營、醫護隊、炊事隊、郵政所、獸醫所、修械所;
戰鬥支援單位——山炮營、野炮營、偵察營、工兵營、戰防炮隊、防空炮隊、防化隊;
戰鬥單位——五個步兵營。
就編制而言,其總兵力超過八千八百人;此外,由於第三混成旅是摩托化部隊,在實際建制中裝備了許多的摩托車、越野車、卡車,替代了大量的騾馬。
這一天的正午時分,正當周長風在滋溜滋溜的吃著一碗麵條的時候,謝萬誠拿著一封電報快步而來,沉聲說道:“羚芝那邊的總指揮來電,嚴令咱們加緊趕路,二十六日午時必須抵達羚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