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聯邦銀行破產危機(第1/2 頁)
上述問題都還只是小問題。
此時在聯邦經濟體系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聯邦軍工複合體控制的聯邦銀行要破產了!
「星聯邦」中的所有銀行都是聯邦銀行,而聯邦銀行是聯邦經濟體系的絕對中心,聯邦中央部門乃至所有聯邦州政府都與聯邦銀行深度繫結。
事實上,公共部門中95以上的大額經濟活動都是透過聯邦銀行來實現的。
例如聯邦州政府每年交稅,聯邦中央部門每年給下級部門經費,都是直接把星幣在聯邦銀行直接線上打到對方的銀行賬戶中去的。
銀行也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至少在「星聯邦」不存在所謂的‘獨立的銀行’。
基本上所有聯邦銀行都是相互勾連纏繞在一起的,銀行之間的相互擔保,授信,借貸等等經濟行為數不勝數,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濟網路。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巨型聯邦企業想要從a銀行貸款1000萬星幣,用於建設一個軍工產業園,該巨型聯邦企業的規模很大,信用很好,把錢借給它是能還的,因此,a銀行很快就批准了這一筆1000萬星幣的大額貸款。
巨型聯邦企業獲得了1000萬星幣,a銀行獲得了該聯邦企業1000萬星幣的債務(包括其利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年利率一般在1至5之間),以及該聯邦企業的抵押物,未來建成的軍工產業園30的股份。
對於a銀行來說,這不是債務,而是一份優質資產,在實際操作中,它完全可以將這份債務連帶抵押物當作資產與其它銀行進行交易,例如,a銀行將這份債務當作抵押物,從b銀行手中換來了一份價值相當的資產,因此,b銀行獲得了這份債務,它能夠在未來向該聯邦企業討債。
這個操作是可以重複的,b銀行給c銀行,c銀行給d銀行,理論上可以無限套娃。
從宏觀角度來看,這一份債務被重複抵押了很多次,相當於它用還沒有建成的軍工產業園30的股份,換來了很多個1000萬星幣(甚至更高),這就相當於用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撬動了天文數字的星幣,這是普通聯邦人難以想象的,其槓桿率難以測算。
一段時間後,該聯邦企業真的用這筆錢把軍工產業園建成了,那一切好說。
但問題是,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爛尾了,怎麼辦?又恰好,該聯邦企業破產了,a銀行沒法從這個破產企業拿到一分錢,怎麼辦?
a銀行只能咬牙把這個虧嚥下去,用自己的錢去填補與b銀行的交易。
但如果a銀行正好賬上缺錢,怎麼也填補不了這1000萬星幣的窟窿,導致b銀行也出現了一筆大額壞賬,b銀行也沒有那麼多錢,將壞賬傳導到c銀行,接著是d銀行,e銀行
聯邦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就出現了。
在「星聯邦」的實際操作中,這可不是簡單的一筆交易,簡單的1000萬星幣。
而是成千上萬的交易量,總資金規模上百億,數百億星幣!
要知道,聯邦管理部門還在為自己頭上的一千多億星幣債務發愁(在千孤陽司令的操作下,這筆錢已經降低了不少)。
宮斯文高階軍官領導下的艦隊軍事部門當時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就相當於一次超大規模的借貸。
其用未來的承諾(打敗餘燼遺民,開疆拓土,獲得戰爭收益),向當時艦隊軍事部門/軍工複合體陣營的聯邦銀行大規模借貸,其總數達到了數十億星幣,產生的連帶效應無法計數。
這筆錢怎麼辦?
軍事行動本身無法帶來產出,與餘燼遺民的戰爭還大敗虧輸,這意味著艦隊軍事部門先前的承諾完全破產,建立在這個承諾上的借貸/交易行為也隨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