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宋朝方面,自好水川戰敗之後,宋政府完全採取守勢。為了加強西 北防務,宋政府將陝西劃分為鄜延、環慶、涇原、秦鳳四路(相當於今 天的軍區)。以韓琦知秦州,王沿知渭州、范仲淹知慶州、龐籍知延州, 各兼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邊緣招討使,分割槽守防,各專其職,負 責各路軍事。
四路之中,以涇原路為薄弱環節。原因是由於該路&ldo;川平原闊&rdo;1, 無險可守。正如涇原安撫使王堯臣所指出: &ldo;至陝西,見鄜延、環慶路其地皆險固而易以守;惟涇原則不 然??。蓋自鎮戎軍至渭州,沿涇河大川直抵涇邠,略無險阻。雖 有城寨,多居平地,賊徑交屬,難以扞防&rdo;2。
這就是元昊接連發動對宋戰爭,每次都選擇了涇原的原因。
至於這次元昊選擇涇原路,除了地勢對他有利之外,還因知渭州王 沿,既不熟習邊事,又無軍事指揮才能。選擇這樣的地方為突破口,是 比較理想的。
公元1042年閏九月,元昊的宰相張元建議進軍路線可定為自天都山 出發,向南攻佔鎮戎軍,然後經渭州東南深入關中地區。張元道: &ldo;中國精騎並聚諸邊,關中少備。若重兵圍脅邊城,使不得出 戰,可乘間深入,東阻潼關,隔絕兩川貢賦,則長安在掌中矣&rdo;1。
元昊採納了這一建議,於天都山點集兵馬10萬,分東西兩路進軍。一路 出劉璠堡(今寧夏海原西南),一路出彭陽城(今寧夏固原東北)。分 1《西夏書事》卷15。
2《武經總要前集》卷18,《邊防門》。
1《長編》卷149,慶曆四年五月壬戌。
2《長編》卷139,慶曆三年正月丙子。
1《西夏書事》卷16。
進合擊,會師鎮戎。
渭州知州王沿聞夏軍自天都山傾巢出動,急忙派涇原路副總管葛懷 敏率兵據瓦亭砦阻擊夏軍。按照王沿的原定佈置,葛懷敏應在第背城安 營紮寨,誘敵深入,伺機進擊。葛懷敏率領緣邊都巡檢使向進、劉湛等 將至瓦亭砦未遇夏兵,於是便不按王沿的部署,擅自領兵向養馬城進軍。
同時,鎮戎軍統領曹英,涇原路都監李知和、王保、王文、鎮戎軍都監 李嶽,西路都巡檢使趙璘等也領兵前來會合。此時諜報元昊軍已進入鎮 戎軍界,部將趙珣對懷敏道: &ldo;賊遠來,利速戰,其眾數倍,銳甚。為今之計,且以奇制之, 宜依馬欄城布柵,扼賊歸路,固守鎮戎以便餉道,俟其衰擊之,可 必勝。不然,必為賊所屠&rdo;2。
但葛懷敏不聽,下令兵分四路。向進、劉湛出西水口,涇原路都監趙珣 出蓮花堡(今甘肅隆德西),曹英、李知和出劉璠堡。葛懷敏率領一支 軍出定西堡,四路並進,會師定川砦(固原北、葫蘆河西)。
葛懷敏的這種軍事部署,正好是元昊所希望的。因為元昊為了誘敵 深入,已在定川砦做好了埋伏的一切準備,單等懷敏主力的到來。
元昊為了全殲宋軍,還派軍燒毀定川砦後面定川河上的木橋,斷絕 宋軍退路。又派人斷絕流入定川砦的水道,使宋軍無水可飲。
這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元昊親率優勢夏軍,將屯集於定川砦的葛懷 敏軍隊重重包圍,分割殲滅。元昊先以銳兵衝擊葛懷敏中軍,被擊退。
接著,向曹英軍發起攻擊,忽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曹英軍陣亂潰敗, 向西南砦內逃避。葛懷敏軍見此情況,也爭相強奔入砦。元昊抓住戰機 揮軍掩殺,宋兵自相踐踏,曹英受傷,懷敏被士兵蹂踐得一度昏死過去, 良久方蘇。幸好此時趙珣騎兵趕到,殺退夏軍,懷敏等才得以進入甕城 之內。
當天夜晚,元昊派士兵手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