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5 頁)
擇其所與通者說也,
一定要選擇有把握可以溝通的內容說服對方。
故說:或結而無隙也。
所以說:順利的結交來自於沒有思想分歧。
夫事成必合於數,
辦成大事必須合乎情理。
故說:道、數與時相偶者也。
所以說:情理、規律一定是建立在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物件的基礎上的。
說者聽,必合於情;
開口必聽,一定是合乎情理。
故說:情合者聽。
所以說:志同道合的朋友必然會洗耳恭聽你的觀點。
故物歸類;
所以萬物有類別之分。
抱薪趨火,燥者先燃;
抱薪救火,乾材先燃;
平地注水,溼者先濡;
平地灑水,溼地先吸收;
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
這就叫做物以類聚。引申到為人處事也是這個道理。
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心計劃要達到的讓人相信目的,必然體現在外表的和順、謙恭上。
故說: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
所以說:只要體現出志同道合就一定能夠和順他意,那就沒有不一呼百應的;
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
只要順著別人的慾望行事的,哪有不聽你說的。
故說:獨行之道。
所以說:這是獨行天下的法則。
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通曉“揣摩”玄機的人一定要耐心等待時機,辦成事情時也不動聲色,時間一長必然取得偉大成功。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揣摩”之術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任何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就是:謀事最難做到周密,交談最難做到讓別人細心傾聽,幹事情最難做到必須成功。這三者除非已經達到聖人的境界才有可能做得到。這就給我們出了一道大難題:有幾個人能夠達到聖人的境界呢?明明做不到,還把它寫出來幹什麼?說了半天豈不是廢話!其實不然,聖人其實也是從凡人修煉出來的,我們雖然不能全部做到,部分做到不是也很好嗎?
謀事一定要周密計劃,一定要選擇有把握可以溝通的內容說服別人,所謂“可以溝通”,就是和別人意見一致,所以說:順利的結交來自於沒有思想分歧的交流,哪有一見面就志同道合的呢?因此就要運用“揣摩”之術,先摸清別人究竟是什麼人,然後在順著他的特點來符合他,再摸清他的真實意圖、他的慾望是什麼,滿足他的慾望,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時再要找共同語言還會難嗎?所謂志同道合就是這個道理,哪有志同道合的人還不能溝通的?
要辦成大事,其所作所為一定是順理成章的,一舉一動一定是合乎常理,所以說:合乎情理、順應規律,一定是建立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所和合適的物件的基礎上的。所謂“合適”就是“順其自然”。
要想一開口別人必聽,一定是能夠打動人心的語言,恰恰又是別人內心深處最需要慰藉的語言,所以說:對志同道合的物件說志同道合的語言,他必然洗耳恭聽。
萬物都有類別之分。抱薪救火,乾材先燃;平地灑水,溼地先吸收。這就叫做物以類聚。引申到為人處事上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引申理解為:內心計劃要達到的目的,一定要與外表和語言的“類聚”“群分”相聯絡。所以說:只要體現出志同道合就一定能夠和順他意,那就沒有不一呼百應的。只要順著別人的慾望行事,哪有不聽你說的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