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5 頁)
河蚌的那一塊嫩肉依然在鷸鳥的長嘴巴里,十分疼痛,可是它也不甘服輸,嘲笑鷸鳥說:“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乾死餓死不可!”
它們兩個吵個不停,誰也不肯讓步。
這時,有個漁夫遠遠看見這邊的動靜,就疾步跑了過來,伸手把它們逮住了,放進了魚簍。鷸鳥和河蚌成了漁夫的美餐,要後悔也來不及了。
趙王聽了很有興趣。蘇代趁機轉入正題說,“我聽說大王要出兵攻打燕,燕趙兩國國力相當,趙國在幾年內不可能把燕國打敗,勢必長期相峙下去。強大的秦國看見燕、趙都疲憊不堪,一定會像易水邊的漁夫那樣趁機從中漁利。這對趙國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發兵攻燕的事還得三思而行啊!”
趙惠王終於恍然大悟起來,懇切地說:“我們不能做鷸和蚌那樣的傻事,去讓秦國得利。出兵燕國的事以後就別提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節:善變
第四節:善變
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筆者字面理解
言往者,先順辭也;
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如果感覺到對方的語言要背離自己意圖的時候,就要順著他的思路說。
說來者,以變言也。
如果感覺到對方的語言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圖發展的時候,就要用變化的語言誘導他向著自己的意圖更進一步。
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善於運用變化的人,能夠做到審察地勢就可以知道天地變遷,可以順應四時變化,可以驅使鬼神,可以陰陽協調,可以治理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
運用“變化”之術,可以揣測到別人謀事的目的,可以知道別人內心深處志向意圖。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事有不合,也不會讓對方察覺。
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
與自己的心願相符合而又不能結交的人,就採用表面親密背地疏遠地方法(不能為我所用的人,只需維持表面關係)。
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本身就不能聯合的人,聖人是不會考慮的。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
所以遙遠的人反而親近,因為想到了當年在一起時別人的好處(久而不見,常常想起別人過去的優點)。
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身邊的人反而疏遠(天天在一起,優點減弱、缺點放大),因為內心深處個人打的算盤不同。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
就任的人反而不用(常常在一起討論,說話的分量減小),因為得不到策略。
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
要離去的人反而要留住(想起了別人的優點),因為又產生新的事情了。
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
天天在身邊的人不願意讓他們辦事(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因為總是不合心意。
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只要聽到一點遠方的人的訊息就非常想念(腦海裡總是浮現當年別人的優點),是因為謀略有待於徵求意見。
筆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