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一開口就是三百萬(第1/4 頁)
以曹子建的眼力,他能在幾秒鐘內就能看出展櫃上各個瓷器的新老。
就好比一眼能區別豬跟狗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也只侷限於新老。
品相什麼的,還是需要上手看的。
一路逛下來,曹子建發現,這陶瓷館內的人不僅多,而且不乏一些帶了類似手電筒,紫光燈,放大鏡,電子放大鏡等等工具過來的人。
就比如曹子建跟前不遠的一個青年。
隨著工作人員將展櫃內一件清中期的天球瓶拿到青年跟前的一張桌上後,這青年第一件事做的不是看這件瓷器的整體。
而是直接拿著電子放大鏡在這件天球瓶的表面照了起來。
另一隻手則是拿著手機。
在他的手機上呈現出放大鏡照射下瓷器表面的情況。
然而,這種看似十分‘專業’的裝置,卻是讓一旁的工作人員嘴角的笑容差點就要壓制不住了。
顯然,這名工作人員也懂瓷器的真偽壓根就不是這麼看的。
要知道,以前看古董是沒有什麼工具的,只是現在條件跟上了。
這些放大鏡,手電筒起初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更好的看清楚一些細節。
但對鑑定一件瓷器的真偽起不到一點作用。
所以,凡是一上手就先掏放大鏡的。
不是棒槌就是國寶幫。
因為瓷器首先看的是整體的器型,材質,包漿,這些完全用不到放大鏡來鑑別。
而在國寶幫內部,有一套自己的鑑定邏輯。
那就是用放大鏡看器物裡面的氣泡,表面的使用痕跡等等。
這種氣泡學派,最開始是香江臺省那邊的藏家搞出來的。
目的就是想透過高科技輔助鑑定,嘗試透過微觀領域去研究。
畢竟以前作假的技術比較原始,資訊也閉塞,所以剛開始這種方法確實好用。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作假的人個個精的跟賊一樣。
你不是喜歡看氣泡嗎?那我就按照這個邏輯對贗品進行攻關。
說白了放大鏡看氣泡,就是一種智商稅,就跟什麼量子鑑定一樣一樣的。
拿那些高大上的名詞,糊弄剛入行的新人。
曹子建收回目光,繼續在展館內逛了起來。
很快,他找到了擺放六月荷花杯的展櫃。
只是展櫃上只有六月荷花杯的標籤資訊,卻沒有六月荷花杯的身影。
而且周圍邊上,曹子建也沒發現有人在上手這件六月荷花杯。
曹子建只得指著六月荷花杯的標籤,朝著邊上一名穿著西裝的工作人員問道。
“你好,我想問下,這杯子在哪?”
“先生,您好。”工作人員十分有禮貌道:“這杯子被一位貴賓拿到貴賓席鑑賞了。”
“如果先生想看的話,要等一會。”
曹子建‘哦’了一聲,這就等待了起來。
約莫五分鐘後。
另外一名工作人員將杯子給送了回來。
“俊佳,這杯子先別放回去了,這位先生也要看。”那名工作人員開口道。
隨著上手檢視,曹子建已經知道,這件康熙五彩六月荷花杯沒有任何問題,品相也還不錯。
那接下來就是等明天早上的競拍了。
中午,曹子建在酒店裡隨便解決了一頓午飯。
下午的他,卻是來到了京城最大的摩托車市場。
俗話說的好,女人的衣櫃永遠缺一件衣服,同樣的,男人的車庫永遠缺一輛車。
而曹子建想購買一輛摩托車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自己在民國世界的時候可以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