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第2/5 頁)
聰明伶俐,一見陳敬龍舉動,料知其意,忙不迭去將香燭祭品取來,在墳碑前擺放妥當;跟著又去將龍聯刃取來,雙手捧了,在旁靜候。
陳敬龍在墳前緩緩跪倒。商容兒見狀,反應過來。忙跟上前,稍運魔力,使魔杖頂端噴出火焰,將香燭一一點燃。
待商容兒退開,陳敬龍衝土墳躬下身去,連拜三拜;含淚告道:“王爺,敬龍看您來了!……暗族服輸、血寇求降;如今外侮盡消,我軒轅族已無覆滅之憂;王爺泉下有知,當可放心……”一語未完,百感交集。忍不住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商容兒見他悲痛難禁,忙捱到他身邊。輕撫其背,以示勸慰。
過了好半晌,陳敬龍悲情稍抑,止住淚水;又哽咽告道:“王爺,敬龍執掌兵權以來,jīng誠用命,不敢懈怠,更不敢恃強害民……所作所為,無愧軒轅百姓、無負王爺所託!……外侮盡消,料想軒轅安定、萬民歡欣之rì,已然不遠!……若非當初王爺破格提拔,為敬龍奠定基石、鋪就道路,敬龍絕沒有今rì成就!軒轅族不亡,王爺功高無及!……時至今rì,王爺一生功過可定,實乃軒轅族一代英王、萬古功臣是也,不容質疑!”告畢,又拜了一拜,緩緩立起身來。
六子一見他起身,趕忙上前,將龍聯刃遞到他手裡。
陳敬龍接過血刃,深吸口氣,猛地縱身躍起,凌空一刃橫斬而出。刃到處,“嚓”一聲脆響,石碑靠頂位置立時多出一條深痕,長近兩尺,平平直直,正是一個“一”字。一斬過後,陳敬龍不等身落,血刃疾轉,拖、劈、切、削、按,五刃連如,迅如奔雷;眨眼工夫,在“一”字下面又刻出個深深的“代”字;直到五刃出完,身形方墮;雙足剛觸地面,用力一蹬,復又躍起……
身形起落不停,血刃飛舞不停;“嚓嚓”輕響不絕,石屑飛濺不絕……
片刻之後,陳敬龍凝身收刃時,碑上已清清楚楚多出十三個大字;由下至下,排對的整整齊齊;正是“一代英王萬古功臣蔣萬欣之墓”!
六子上前將血刃接過,奔去馬旁,插還鞘內。
陳敬龍招手示意那老太監近前,沉聲囑道:“王爺功過有定;泉下有知,當可坦然受享萬眾祭奠,不至有愧!自今rì起,禁令廢止,以後任由百姓來此祭拜!”
老太監仔細瞧瞧碑上字跡,喜的淚花橫溢;連聲應道:“好,好;得此評價,不枉王爺為軒轅族苦心cāo勞幾十年!陳將軍放心,明rì老奴便把禁令廢止的訊息傳揚開去,讓周圍百姓盡知!”……
……
此番亂世,軒轅族抵抗外侮、保本族不亡之軍力,主要來自老白虎城主所建之白虎軍;rì後天下太平時,軒轅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皆認知老白虎城主功勞,對其極為敬重感念;到其墓前憑弔祭奠者,絡繹不絕。
而到墓前祭拜者,見其墳丘陋小,皆覺不妥;多有順手添土修墳之人。時間稍久,攜土以添竟成風氣,每來祭拜者必要為之。原本的小小土墳rì有所增,數載之間,竟變成座龐然土山,與墳後原來山丘相連相融,合為一體。因山前陳敬龍所立石碑刻有“一代英王”字樣,世人遂稱之為“英王山”。
添墳積土而成山,一段佳話,不可不傳於後世。“英王山”傳說代代傳承,永世不絕;聞此傳說而知“英王”對族功勞者不絕;趕來山前憑弔者不絕。
不知多少帝王將相,為求後人憑記而靡耗民財民力,為自己修建大陵大墓,最終卻不得世人憑記,匆匆便湮沒於歲月長河之中,不為後世所知。而一座本難長存的小小土墳,卻竟化而為山,永傳於世、煙火不絕。差距何來,實堪玩味……
……
言歸正傳。且說陳敬龍立碑祭告之後,又在墳前悵立良久,遲遲不忍離去。
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